鄂尔托彦
见“倭尔托彦”(1889页)。
见“倭尔托彦”(1889页)。
西夏文启蒙读本。1卷,西夏宣徽正西则文智集。写本,蝴蝶装,页面20.5×14厘米。共22面,面6行。前有序言14行,书名1行。正文五言1句,2句1行,计100行,共1000字。类似汉文《千字文》。内容
纳西语音译,意为“殉情”。旧时纳西族青年男女反抗婚姻不能自由的一种习俗。存在于云南丽江纳西族地区。殉情带有庄严、浪漫色采,被视为进入玉龙天国的开端,因而少有对死的恐惧感。殉情者身着丽服,携带佳肴,一起
新疆哈萨克族订婚仪式。又译“库达推斯乌”,意谓把男女双方命运联结在一起。当举行仪式时,男方必须完全服从女方客人摆布。当女方主人献过奶茶、马奶子、手把羊肉,客人酒足饭饱后,又端上配有切片羊尾巴油和羊肝的
即“默啜”(2551页)。
1884—1938清末民国学者。字德舆,号玉堂,又号睫巢居士。甘肃临夏人。本姓仲,为邓姓收养。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解元,次年中进士。历任四川新都知县,南充知府等。辛亥革命后任甘肃省议员、参事,又
金代京师防城军的一部分。由曾因盗窃之类而犯罪者组成,以充防筑之役。城防建筑中苦累之役皆由此等人承当。世宗大定十七年(1177),改为武卫军的一部分。
清代文献对西藏地方政府中管理库藏及财物收支的机构※拉恰和※孜恰的称谓。拉恰设在大昭寺内;孜恰设在布达拉宫,位于布达拉山上,“孜”即山上之意。两机构的主管官均称“强佐第巴”。因它们是当时西藏地方政府中握
1553—1583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亦称大成台吉、把都台吉、大成矮吉台吉、把汉孙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铁背台吉(黑台吉)子。4岁丧父,其母因涉嫌被处死,由俺答妻一克哈屯养育。成年后,娶
见“董本优”(2185页)。
景颇族传说中始祖人物之一。当时以采集野果和用木棍打野兽充饥,不会用火,以树叶、树皮为衣。代表景颇族先人原始采集狩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