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元地方政区名。简称辽阳行中书省、辽阳行省。至元元年(1264),蒙古汗国首置北京行省(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镇抚辽东、西地区,旋改置宣慰司,直属中书省。六年(1269)又立东京行省,治东京(今辽阳市),后徙治北京。元取全国政权后,于至元十五年(1278,一作八年)又改置辽东道宣慰司。二十三年(1286)二月以东北诸王所部杂居其间,宣慰司位轻,立东京等处行中书省。同年七月又罢行省,复立宣慰司。次年因宗王乃颜叛,辽东西震动,为加强镇抚,始置辽阳行省(一说二十三年置,或说元初置)。治所在东京路(次年改辽阳路,即今辽宁辽阳市)。领7路(辽阳、东宁、沈阳、大宁、广宁、开元、水达达)、1府、12州、10县。辖境西起滦河,以大兴安岭与岭北行中书省相邻;东临日本海,南达辽东半岛南端及朝鲜半岛东北部,北至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包括库页岛)。元末废。

猜你喜欢

  • 七州十八部

    指辽末随耶律大石西行的部众。保大四年(1124), ※耶律大石率众离天祚帝所在之夹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武川县境)大营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国土拉河上游布尔根省哈达桑东),令威武、崇德、会蕃、新、大

  • 南诏剑

    唐代南诏兵器名。又称浪剑、浪川剑。因三浪诏所制者最精利,故名。南诏贵族和平民皆将其悬挂腰间,作为战斗及防身武器。制造时锻生铁,取进汁,如是者数次,烹炼之。剑成,用***、黄金装饰镡首。

  • 大彝震

    ?—857渤海国第十一世王。宣王※大仁秀孙。唐大和四年(830)仁秀死,以嫡孙权知国务。次年,受唐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改年号咸和。即位后,在其祖父“中兴”的基础上,使“海

  • 兵屯

    清代新疆绿营兵屯田。康熙五十五年(1716)始置于巴里坤、哈密等处。乾隆二十二年(1757),经陕甘总督黄廷桂奏请,又以内地绿营兵在天山北路兴屯。后又扩及天山南路。所谓屯田兵,初为换防兵,后改携眷兵。

  • 建极

    唐代南诏国第十一代王世隆(酋龙)年号。860—?年,后改元“法尧”,终止年代及改元时间均不详,有文献可查者有13年。

  • 南犁汗王

    见“犁汙王”(2072页)。

  • 休坚

    ①见“耶律谷欲”(1313页)。 ②见“萧韩家奴”(2002页)。

  • 苏布敦庙

    内蒙古巴林右旗寺庙。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建于大板镇北60里沙尔台河南阳日宝力格。初建于林西县城东8里处,规模比较大,由于巴林土地被放恳,始移建于沙布尔台河南,庙内有殿堂和僧舍。为原巴林右旗

  • 讹罗绍甫

    西夏大臣。党项族。仁宗时殿前太尉讹罗绍先弟。官居殿前马步军太尉。乾祐三年(1172)四月,被派遣与枢密直学士吕子温、匦匣使芭里直信赴金朝贺金世宗上尊号。六年(1175)十二月,以兴庆尹官职受命与翰林学

  • 银齿

    古族名。部分傣族先民的他称,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唐宋时期分布于南诏统辖下的永昌(今保山、德宏及临沧一带)、开南(今云南景东以南一带)2节度辖境内。其人以银片裹齿为饰,故名。行此俗者不及以金饰齿之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