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辅政王

辅政王

清代对赞襄政务之亲王的封号。清崇德八年(1643)八月,太宗皇太极猝卒,年仅6岁的皇九子世祖福临即位,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同为辅理国政,是谓辅政王。寻睿王专擅而大权独揽,称摄政王;而郑王在顺治四年(1647)七月罢免前,仍称辅政叔王。四年,又以和硕豫亲王多铎册封为辅政叔王。至六年春逝世止。八年(1651),福临亲政,郑王凡有建言,辄嘉纳,亦仍属辅政王。咸丰(1851—1861)末,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虽有顾命之名,但无赞襄之实。同治光绪(1862—1908)间,辍赞襄。

猜你喜欢

  • 镇念城

    古城名。吐谷浑据今甘肃临潭一带时所筑。故址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附近。属洮州。

  • 召得格

    蒙古族传统摔跤服。蒙古语音译,亦译卓铎格,意为摔跤服。上身为紧身短袖厚坎肩,以上等牛皮制作,或以白毡贴花镶边精制,近代亦用帆布制作。衣边镶有数行铜扣,蒙古语称为“涛不知”(圆形钉),背部多有团形图案,

  • 那拉萨拉

    地名。蒙古语,即日月山。位于青海蒙古辉特南旗境内。地当交通孔道,为西宁进入西藏必经之地。雍正二年(1724),被定为青海蒙古与内地商民交易场所。每年二、八月开市。后因岳钟琪请求,移互市于丹噶尔城(今青

  • 七牛婚姻制

    过去贵州青瑶一种婚俗。清同治以前,青瑶盛行姑舅表婚制,姑家女儿必须嫁给舅家儿子,造成人丁不旺,后允许外甥女外嫁,但娶她的人家,上户得交给其舅家牛9头,中户交8头,下户最低也要交7头,故称。因代价过高,

  • 打靠惹

    僜语音译。解放前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使用的除草工具。用竹条经火烤后弯制而成,呈“又”字形状。禾苗生长期间用其刮掉田地表面的杂草。作用近似锄头,但工效极低。

  • 旗地

    清代八旗成员所占有的田地。始于天命六年(1621),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辽沈地区实行“计丁授田”,每一成年旗丁授田6垧。后继续推行此制,于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1662—1722)初年,清政府先后进

  • 高昌回鹘

    即西州回鹘。因其首府置于汉高昌壁故名。参见“西州回鹘”(703页)。

  • 热河行宫

    见“避暑山庄”(2566页)。

  • 马骏墓

    墓在北京市日坛公园内西北角。※马骏(1895—1928)是吉林宁安(今属黑龙江省)人。回族。学生时代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觉悟社”。1927年任中国共产党北京临时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同年底被捕,

  • 雄溪

    古河流名。又称熊溪。汉武陵郡内五溪之一。源出许山运水。溪在移山北,夕中风雨,且而山移水南,故山名亦称移山。下注沅水。昔为※五溪蛮所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