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赤雅

赤雅

书名。明末广西民族志。3卷。明邝露(1604—1650,字湛若,广东南海,今广州人,汉族)撰。明崇祯七年(1634),作者亡命广西,饱游广西壮乡瑶寨,走尽左、右江流域各县,为寻找鬼门关和铜柱,纵游于岑、蓝、侯、盘五姓土司之间,耳闻目睹壮、瑶、侗、苗等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及民间掌故,还当过“瑶族女将”云嚲娘的书记。归后,将其见闻并参阅诸志书写成是书,取南方(古称“赤”)奇特的内容加其典雅的文字为名。其中卷上写人事,记述广西少数民族习俗,计有《土司世胄》、《形势》、《法制》、《兵法》等60余条;卷中写地理,记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山川名胜,有《山川略论》、《鬼门关》、《勾漏洞》、《绿珠井》、《杨妃井》等50余条;卷下写动植物,记述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土特产,有《凤凰》、《天鹅》、《北鹤》、《猩猩》、《狒狒》、《肉翅虎》、《赤蚁》、《驯龙》、《山笑》等80余条,合计197条。因注重猎奇,对少数民族的习俗传说,仅凭听闻,未经核证,且多所涂饰,故有些记述有失真之实,如说广西有一个所谓“飞头僚”民族,其头夜间飞出觅食,次晨复归等,皆讹传。但也有许多是真人真事。仍不失为研究广西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史和风俗习惯史的参考文献。有《四库全书》、《知不足斋丛书》、《龙威秘书》、《啸园丛书》、《说库》等版本。

猜你喜欢

  • 乡耆会馆

    清代内蒙古归化城商会名。清代,随着商业、服务业不断的发展,已按行业组成行会。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最早有12行,各行社各设“总领”执掌。12行总领中公推4人担任“乡耆”,以其中一人为首,主持会馆事务。会

  • 胡笳十八拍

    词曲名。相传为东汉末蔡文姬(名琰)所作。兴平(194—195)中,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为南匈奴左贤王妻,居12年,被曹操遣使赎归。胡笳为匈奴流行的一种古管乐器。其辞共分18章,每章为一拍,故名。辞中

  • 防风氏

    远古时代汪芒氏君主,亦作古族名。其职守在封嵎之山(封山、嵎山之合称,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据孔子云:“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指夏禹大会诸侯于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将违令

  • 果尔敏商坚阿怜

    见“长白山”(365页)。

  • 跳步扎

    蒙古喇嘛教寺庙举行法会时的一种宗教仪式。蒙古语,意为“驱魔散祟”。又译“跳布扎”,俗称跳鬼、“撵鬼”、“打鬼”。从西藏传入。流行于内蒙古、青海等地。大寺庙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一般选在正月或四月。以求驱鬼

  • ?跌

    即“阿跌”(1197页)。

  • 秦州茶马司

    明代茶马交易官署名。宋代已有之。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洪武五年(1372)置。初设司令1员,正六品;司丞1员,正七品。十五年(1382),分别改称大使、副使。以其距边境远,加以私茶盛行,不便互市,三十年

  • 弥勤

    唐代南诏职官名。为3个管理赋税的官员之一。见“南诏官制”(1594页)。

  • 相儿加思

    1267—1314元代乌思藏高僧,成宗、武宗、仁宗三朝帝师。一作相加班。出身于萨迦之东院。帝师※乞剌斯八斡节儿之侄。曾任萨迦寺堪布。元大德九年(1305),帝师辇真监藏卒,元成宗封都家班为帝师未能就任

  • 银牌

    ①契丹符契。圆形,尺寸不详,上方另有圆孔,可穿绳。镀金,缕刻契丹大字“” (意“朕”)。于内侍左承宣处收掌,用黑漆匣盛,每日于皇帝面前呈封一遍。国有紧急事,皇帝亲授使者,使者带于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