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贺拔允

贺拔允

487—534

北魏末期大臣。本名阿鞠泥或阿泥。神武尖山(今山西朔县)人。敕勒(高车)贺拔氏(后改何氏),一说为鲜卑人。祖贺拔尔逗(尔头),镇防北境,遂定居武川。武川军主贺拔度拔子。善骑射,有胆略。正光(520—525)末,与父及贺拔胜、岳援怀朔镇,镇压六镇义军。父身亡,与弟奔恒州刺史广阳王元渊,授积射将军,持节防滏口(今河北滋县西北鼓山)。孝昌二年(526),渊败,归附尔朱荣。建义元年(528),授征东将军,封寿阳县侯。永安(528—530)中,任征北将军、蔚州刺史,进爵为公。长广王元晔即位,改封燕郡公,兼侍中,出使柔然。还至晋阳,与高欢出信都,参定大策。中兴元年(531),元朗立,转司徒,领尚书令。次年,孝武帝即位,进爵为王,转太尉,加侍中。帝与高欢有隙,谋除之。以允弟贺拔岳据关中,有重兵,深相委托,潜使来往。及岳死,孝武又以胜为心腹,令胜、允领军防御,天平元年(534),为高欢所害。

猜你喜欢

  • 张文湛

    清末民初纳西族著名书画家。字丽川。云南丽江九河人。大理守营都司张润义子,著名诗人李玉湛得意门生。本是杜文秀起义军大司卫姚得胜之子,生父不屈战死后,随母逃归丽江大研镇避难,被张润收为义子,改从张姓。自幼

  • 苏玉得

    清末新疆塔尔巴哈台回族、哈萨克族人民起义领导人。回族,塔尔巴哈台人。同治四年(1865),因不堪清政府残酷压迫,率当地回族、哈萨克族群众发动起义,曾两次攻进塔尔巴哈台城(今新疆塔城),杀死参赞大臣锡霖

  • 本溪回民大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回民武装。1945年10月成立于辽宁本溪市。由中共本溪保安司令部直接领导。大队长为回族红军干部杨忠、指导员林英(汉族)。下设三个中队,每个中队下分三个小队。活动于本溪、新宾、桓仁、抚

  • 柴册仪

    契丹传统礼仪。早年,于选举部落联盟首领时举行,开国后沿袭,演化为皇帝登基仪式。相传于遥辇氏阻午可汗时制定。新帝接位,积薪为坛,受群臣玉册,燔柴祀天。具体仪式有两记。《燕北录》载:先于契丹宫内选择9人,

  • 滇零

    ? —112东汉时先零羌别部首领。永初元年(107),西羌起义爆发,率所部与钟羌从陇西赛外攻入陇西郡(治今甘肃临洮),断陇道。次年冬,败征西校尉任尚军于平襄,势盛。自称天子,于北地招集武都参狼,上郡、

  • 铁乖温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铁乖温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抹里。

  • 洪福源

    1206—1258元代高丽降将。洪氏。麟州(今陕西神木县西北杨家城)都领洪大宣之子。先世为中国人,唐时入高丽,子孙遂贵于三韩,名所城曰唐城。初袭父职为神骑都领。太祖十三年(1218),蒙古军追蒲鲜万奴

  • 实里薛衮

    契丹语音译。冠名。《辽史·国语解》谓“祭服之冠,行拜山礼则服之。”辽朝以祭山为大礼,服饰尤盛。祭山时,皇帝服实里薛衮冠,络缝红袍,垂饰犀玉带错,络缝靴,谓之国服衮冕。

  • 金哀宗

    见“完颜守绪”(1153页)。

  • 彭鼎

    1634—1686明末清初湖广保靖宣慰司土官。土家族。保靖(治今湖南保靖县)宣慰使彭朝柱长子。青少年时即袭保靖宣慰使及防剿湖北路苗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康熙十九年(1680),当地遭战乱饥荒,人民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