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觱篥

觱篥

蒙古、纳西、彝、白、朝鲜、达斡尔、汉等族历史上的簧管乐器。纳西语称“波伯”。达斡尔族称“匹昌库”。朝鲜族称“草匹力”。汉语称管、小管子、芦笛、芦管、筚篥、悲篥、笳管、头管等。起源于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汉代传入内地汉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中。开凿于北魏时期的云岗石窟第二期雕塑中,有大量吹觱篥的形象。后为隋唐燕乐及唐宋教坊音乐的重要乐器。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载:“觱篥者,本龟兹国乐也,亦曰悲篥,有类于笳”。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诗云:“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其形制如宋代陈旸《乐书》所载:“筚篥,一名悲篥,一名笳管,羌胡龟兹之乐也。以竹为管,以芦为首”。元代是蒙古宫廷“乐音王队”和“礼乐队”的乐器之一,《元史·礼乐志》载:“头管,制以竹为管,卷芦叶为首,窍七”。明代仍在蒙古各部中流行,并作为助战的乐器,萧大亨《夷俗记·战阵》载,蒙古人攻城时,“觱篥齐鸣,呼声动地,遂蚁附肉薄而登,而城陷矣”。清代仍作为宫廷乐器,亦广泛流行各族民间,如内蒙古,云南大理、丽江、路南,吉林延边,黑龙江以及汉地等。朝鲜族的“草匹力”为竹制,双簧,有高音、低音两种。演奏时、竖吹,两手指分别按孔,音色高亢,用于独奏、合奏。

猜你喜欢

  • 隆庆二十五族

    见“玉树二十五族” (477页)。

  • 耶律仁先

    1013—1072辽代中期著名将领。字一得,又字乣邻,小字查剌。契丹族。仲父房之后,南府宰相耶律思忠子(一作瑰引子)。性豪爽,有智略。兴宗时入仕,初任左千牛卫将军,出入宫中,给事左右。继授崇德宫使,总

  • 刀绳武

    1800—?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车里军民宣慰使※刀太和子。嘉庆七年(1802),父卒,嗣职,时年2岁,清廷命其叔刀太康为代行宣慰使职务。八年至十三年(1803—180

  • 昭录令

    傣语音译。明代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最高统治者麓川平缅宣慰使下属※“召勐”(叨孟)的军事传令官。《百夷传》:“又有昭录令,遇有征调,亦与叨孟统军以行。”李思聪本《百夷传》则称:“又有昭

  • 巴延卫

    见“卜颜卫”(20页)。

  • 蒙古成丁礼

    旧时蒙古男子成年举行的一种仪式。古代蒙古族至13岁即为成年,后来以15岁为成年。在清代,男子年及15岁举行成丁礼,以5尺木杆量其身高,表示已经成年,父母为其戴帽,祝其高升。从此,可以结婚,充当旗差。这

  • 天锡皇帝

    见“耶律淳”(1304页)。

  • 岑伯颜

    ?—1383元末明初广西土官。广西田州(治今广西田阳)人。壮族。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袭父职,任田州、来安二路总管军民安抚使。明洪武元年(1368),明兵下广西,遣使赍印降明。翌年,又派人入朝奉

  • 断藤峡

    即“大藤峡”(91页)。

  • 噶尔旦木巴

    见“噶勒达玛”(25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