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之一。羌族人祭天为最隆重。因祭山时也祭天,故祭山会又称祭天会,或称山神会、塔子会、山王会。为古羌人祭祀山神,祈求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林木茂盛,地方太平的大典。一般以村寨为单位举
约1494—1559明代诗人。字子坤,号平湖。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回族。出身官宦之家,明诗人金大车弟。少负才华,精研经史,从文坛巨宿顾璘学诗。通览六纬、穷研五经。有耽诗之癖。有陶渊明之风。其为诗专且
傣语音译。明代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中的统兵官。《百夷传》:“昭录领万余人”,相当于万夫长。
古山名。见于《汉书·地理志》。唐代仍有其名,为高句骊境内之山,古辽水(即小辽水,今浑河)源出之地。今一般认为即今辽宁清原县东北之三通背岭(满语称果勒敏珠敦岭,旧亦曰长岭、线岭、涵德岭)。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位于北京市牛街。建于元初。当时有伊斯兰教学者波斯人阿哈买德和布哈拉人阿里2人,曾来此寺任掌教,先后于1280年和1283年病故,葬于寺内,至今墓、碑仍存。该寺于明正统七年(144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元末,明玉珍置,以张仲山任安抚使。明初因之,治所位于今湖北长乐县境内,隶容美宣抚司。洪武六年(1373),因“洞蛮”向天富举兵反明,各土司皆坐降一级。七年,改长官司。十四年(1
元朝皇帝于内庭大宴时所着特制衣冠。又作天子质孙服。冬、夏之服不同。冬有11等,夏有15等,衣料精美,饰以珠宝,极为富丽。参见“质孙宴”(1467页)。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居显美(时属南凉武威郡,今甘肃武威西北)一带。东晋义熙五年(409),北凉沮渠蒙逊率骑5千至显美方亭破之,徙数千户而去。次年,蒙逊进围姑臧(今甘肃武威),与折掘、麦田诸部
?—501北魏大臣。字伯琳。代郡人。鲜卑陆氏(步六孤氏)。建安王陆馛第五子,母匈奴赫连氏。年9岁,立为世子。延兴四年(474),父卒,袭爵。沉毅少言,雅好读书,以功臣子孙为侍御长、给事中,迁黄门侍郎,
县名。在河北省西北部,以附近有康保泊,故名。原为清商都牧场及察哈尔镶黄旗地,民国十一年(1922)析置康保招垦设治局,十四年(1925)改县,属察哈尔兴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