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苏四十三

苏四十三

1729—1781

清代撒拉族、回族联合反清起义领袖。原籍河州(今甘肃临夏),祖辈迁居青海循化(治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平民出身。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从师伊斯兰教新教(哲赫林耶门宦)首领马明心,与马来迟所传老教(花寺门宦)对立。因清廷偏袒老教,新教失利。二十七年,马明心被清政府逐出循化,他继为青海循化地区伊斯兰教新教首领。因清廷利用新老教派之争,扶持老教,镇压新教,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与※韩二个提出“杀老教,灭土司”口号,率众杀死老教总头人韩三十八等;又杀前来镇压的河州协副将新柱、兰州知府杨士玑,举众起义,义军攻占河州,围攻兰州,占据城西南龙尾山和华林山。同年六月十五日,在清廷重兵围攻下,于华林山战斗中壮烈牺牲。

猜你喜欢

  • 依连陶勒神像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供奉的神像。最初供奉在大帐内,后来改供奉在小帐内。据说是成吉思汗异母弟力士别里古台的画像。1978年民工筑路时在依连陶勒盖地下3米处发现一椭圆形约半间房大的墓室,室内土台上放着一具头

  • 奢香

    约1361—1396明初贵州女土官。水西宣慰使※霭翠之妻。彝族。洪武十六年(1383),夫老病,代掌水西(今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宣慰司事。贵州都指挥马晔(又作华、烨或煜)欲灭水西安氏而代之以流官,便借

  • 吐蕃敦煌历史文献

    敦煌及新疆米兰等地发现的唐代吐蕃文献。又称敦煌本吐蕃历史文献、吐蕃历史文书。其中多数是佛教抄本佛经,以大乘无量寿经为最多,另有关于田亩、文学、历算、卜文及编年史、绘画、医书等文献。字体已有行、楷之分,

  • 摩和尔

    古代维吾尔人印章。有汗印和伯克印之分。汗印,金属制成,形正圆、直径2寸余,印色用红;伯克印,也金属制,圆而有蒂,直径寸余,印色用黑。印文首镌年份,次镌父名,下镌本人名。伯克中惟阿奇木、伊叶罕有印,余俱

  • 刘裕

    ?—310十六国时期汉国(前赵)王子。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汉国创建者※刘渊子。河瑞元年(309),封齐王。次年,父临终前,委为大司徒,受遗诏辅政。与鲁王刘隆、北海王刘乂并称“三王”,总强兵于内

  • 辉特下后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二十年(1755),辉特台吉达玛璘从叔父罗卜藏率众归清,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初随杜尔伯特部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后定牧于科布多北

  • 嫩江府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西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置,治所即今嫩江县。辖域东西400余里,南北600余里。东界瑷珲厅,西接西布特哈,南连讷河厅,北临漠河厅。六朝以前沿革同※龙江府。隋属南室韦地。唐

  • 标敏

    瑶语音译,意为“瑶人”。部分瑶族自称。他称“东山瑶”。分布在广西全州、灌阳和湖南零陵、道县。操“勉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

  • 南诏景庄皇帝

    唐代南诏第十一世王祐世隆谥号。见“祐世隆”(1766页)。

  • 俄布

    藏语音译,意为“头人”。解放前四川甘孜麻书藏区地方基层组织之头人。为世袭村长。一般每村1—2人。个别村有4人者。主管全村事务,每年每人需有两个月到保证公署值班,自备伙食,无报酬。领有一定数量的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