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都
见“纳都”(1267页)。
见“纳都”(1267页)。
15世纪藏族高僧。河州卫番僧纲司第一世都纲端月坚藏之后裔。原系甘肃河州普纲寺、永昌寺僧人,受明封为第二世都纲。该家族掌管河州卫番僧纲司教权历12世,效力明廷,颇多贡献,并以教权控制该地政权。后被迎至北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辽12宫下皆有瓦里之设。曷烈为辽道宗太和宫下之一瓦里。
西藏珞巴族崩尼、崩如等部落早期的一种宗教信仰陋习。当地民间认为,人死亡系某种“鬼人”或某家先世鬼魂作祟所致。一旦巫师为病人驱鬼治病未愈者或巫师判断由某家先世鬼魂作祟致死者均属“白支根”。死者家长据此便
1610—1648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孙,饶余敏郡王※阿巴泰次子。初封辅国公。清崇德元年(1636),从皇太极征朝鲜,围王都,进逼南汉山城,阻击援军,迫朝鲜国王李倧降。三年,从
1679—1765清代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出生于青海玉树。康熙二十七年(1688),迎至隆务寺坐床。从额珠喇嘛受戒,入经院勤学。四十二年(1703),往北方朝拜拉摩德庆寺、曲藏寺、佑宁寺,巡回辩论。
萨迦派(花教)寺庙。意为“大寺庙”。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城欧普隆沟。清雍正七年(1729)由德格十二代土司却吉登巴才仁所建,为康区最大寺。兴盛时有僧众600—700人,土司兼寺主,实行政教合一
?—1766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乾隆十年(1745),其叔札萨克头等台吉齐旺多尔齐病故,由颇罗鼐奏准允其承袭。十二年(1747)颇罗鼐逝世后,曾受命巡查阿里边防,以防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滋扰。次
明代四川羌族地区土司名。司治在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北长征乡。长官郁姓。明洪武十五年(1382),归明,授职,岷江东大姓寨及马路、小关7族由长官司直辖,江西小姓6寨由土舍管辖。地域较大,物产亦饶。
?—约1548明嘉靖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平头(今松桃西南)人。苗族。嘉靖十九年(1540),铜仁等地遭旱灾,粮食欠收,官吏逼征粮款甚急,激起苗民不满。遂与镇徹(今湖南凤凰县境内)苗族首领※龙桑科率腊
藏传佛教寺院。又称托定寺。建于11世纪初。地处西藏札达县(旧称扎朗宗)。为阿里赞普意希约倡建,据考证系仿桑耶寺。曾是大译师仁钦桑布的驻锡地,古印度佛教僧人阿底峡曾于此传法讲经。原藏许多珍贵文物,后遭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