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弓
参见“弓力”(137页)。
参见“弓力”(137页)。
见“纳马之族”(1271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铁里乖稳钁里为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之一抹里。又,辽圣宗※兴圣宫
见“耶律只没”(1308页)。
敕勒之一部分。4世纪末5世纪前期,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屡征漠北,将漠北敕勒(高车)迁入今内蒙古及山西、河北北部。居住在武周塞(今山西左云县至大同市西一带)外以东,至濡源(今河北东北部滦河)的敕勒部落,称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洞阔寺。在青海湟源县。清顺治元年(1644),由四世东科尔活佛多居嘉措创建。雍正元年(1723),毁于罗卜藏丹津之乱。乾隆元年(1736),由五世东科尔索南嘉措移建于今址。为与西康母
见“噶尔丹”(2499页)。
即“嘎山”(2448页)。
1651—1697清代青海玉树十七代囊谦王。藏族。※阿牛之子。继位后,击毙毒死其父之土官格罗旺扎。康熙二十三年(1684),赴拉萨朝圣,时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已圆寂,由第巴桑结嘉措颁新文册。后云南丽江
满语音译,又作噶山大,汉译为乡长或屯长。清代东北农猎地区基层行政单位的首领。“嘎山”,村、屯之谓,各设其长以治。《吉林外记》:康熙(1662—1722)初,新满洲率属来归者,“遂编其嘎山达为※世管佐领
见“药杀水”(16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