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爱育黎拔力八达

爱育黎拔力八达

1285—1320

元朝第四代皇帝。蒙古孛儿只斤氏。※答剌麻八剌次子。蒙古语尊称普颜笃皇帝。早年师事名儒李孟,多所受益,深受儒学影响。成宗大德九年(1305),以皇后卜鲁罕秉政,奉诏出居怀州。十一年(1307),成宗死,奔丧归大都(今北京),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共议,先期发难,挫败卜鲁罕皇后辅安西王阿难答争夺皇位之谋,拥立统军北边之长兄海山为帝。同年,受封皇太子,相约兄弟叔侄世世相承。继领中书省、枢密院事,戒饬百官,振纲纪,力遵世祖成宪,“凡世祖所未尝行及典故所无者,慎勿行”(《元史》卷24)。至大四年(1311),武宗死,以法定继承人即位。以变乱旧章、流毒百姓为由,处死武宗权臣脱虎脱、三宝奴等。延祐元年(1314)、二年,遣军连攻察合台后王也先不花军于亦忒海迷失、扎亦儿等地。平息西北之乱。背弃叔侄相传的前约,未立兄子和世㻋为继承人,三年,立己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以承大位,并远徙和世��于云南,引起武宗旧臣的不满,辅佐和世㻋中途抗命,西走金山(今阿尔泰山)。相继平息诸王脱花赤、阿木哥、不里牙敦等叛乱,镇压江西蔡五九、西番、广东、云南等地土民及晋王也孙铁木儿部民的反抗。在位期间,能勤于政事,嗜读书,知史事。起用世祖朝有声望老臣,矫武宗朝弊政,整顿朝政,罢尚书省,减裁冗官。禁诸王豪权擅据山场,横行害民,禁百官役军人营造私第。提倡儒学,兴科举,扩国子学,起用儒士,命人节译《大学衍义》、《贞观政要》、《资治通鉴》为蒙古语。复世祖旧制,集中统、至元以来条章,编纂颁行。力主以农桑为本,选人加强大司农司,总屯田事宜,朝政有所振兴。英宗即位后追谥圣文钦孝皇帝,庙号仁宗。

猜你喜欢

  • 策旺诺尔布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镇国公※托多额尔德尼嗣子。初授侍卫,擢内大臣、上驷院卿,兼蒙古正黄旗佐领。康熙五十一年(1712),袭札萨克镇国公。五十五年(1716),因青海

  • 四房五族

    旧时撒拉族社会组织。流行于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来源,一说“四房”统指※上六工的韩姓撒拉人,因始祖※尕勒莽之孙神宝世袭“达鲁花赤”(镇守官)后,于明初取汉姓为韩宝,撒拉族人视韩姓为嫡系,“

  • 跣足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习俗。亦称徒跣、跣行,俗称打赤脚。流行于古代百越民族地区及今南方各地。此俗即一年四季“打赤脚”,很少穿鞋或木履。是适应南方气候温暖及多雨、多稻田的环境特点。《韩非子》卷7载

  • 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

    1308—1330元代乌思藏高僧、泰定帝、天顺帝、明宗、文宗四朝帝师。出身于萨迦款氏家族。为帝师※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之异母弟。泰定四年(1327),受封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

  • 格米

    参见“根保”(1811页)。

  • 阿里合

    见“移剌阿里合”(2069页)。

  • 粤西通载

    书名。广西文献古籍汇纂。150卷。清汪森辑。为《粤西文载》、《粤西诗载》、《粤西丛载》之合订本。有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汪氏《梅雪堂》刻本(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善本书)。详见“粤西文载”(2256页

  • 伊希·丹金旺吉拉

    1854—1907清末蒙古族诗人。察哈尔盟镶白旗人。出生于贵族家庭。7岁被迎入鄂尔多斯郡王旗公尼召为活佛。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15岁已掌握蒙、藏文,开始写诗。同治七年(1868)五月,回军烧毁公尼

  • 阿里万户

    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世祖至元二年(1265),国师(后升号帝师)八思巴及其弟白兰王恰那多吉返萨迦(今西藏萨迦县),总制院派官员阿衮、弥林前往协助在乌思藏设置郡县。约于五年(1268),完成乌思(前

  • 阿尔楚尔之战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木之乱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四年(1759)闰六月,布拉呢敦(大和卓木)、霍集占(小和卓木)自※“霍斯库鲁克之战”溃败后,于七月初西遁阿尔楚尔岭(一称阿喇楚勒、阿勒楚勒,今帕米尔阿里丘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