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焉耆

焉耆

西域古国名、地名。西汉时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有4000户,32100人。近海(今博斯腾湖),多鱼。事农业。俗尚葡萄酒,好音乐,事天神。东汉时增至15000户,52000人。约东汉末,并吞附近尉梨、危须和山王国,范围有所扩大,成为西域较大国家。三国时代位于丝绸之路中道上。晋武帝太康六年(285),其王遣子入侍于晋。稍后,并吞龟兹,“遂霸西胡,葱岭以东莫不率服”。前凉张骏遣将疆理西域时,焉耆王降附。后凉吕光兵进西域,又降吕光。晋代《释氏西域记》称此地为乌夷,法显《佛国记》作��夷。北魏太平真君年间(440—451),在此设焉耆镇。北周保定四年(564),向周朝献名马。隋大业(605—618)中,向隋朝贡方物。唐贞观十八年(644)安西都护郭孝恪灭焉耆国。上元(674-676)中,设焉耆都督府。《唐会要》载:焉耆在咸亨元年(670)前为安西都护府四镇之一。(《新唐书·西域传》则记开元七年以焉耆备四镇。)玄奘《大唐西域记》称焉耆为阿耆尼。《宋史》仍称焉耆。明代称叉力失,清称喀喇沙尔。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

猜你喜欢

  • 嘉靖河州志

    甘肃省方志,吴祯撰,清刘卓增订,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修,四十二年(1563)金台刘氏仕优堂重刻。正文共4卷,卷首1卷,卷1地理志,包括沿革、郡名、分野、形势、疆域、山川、城池、桥梁、里廓、古迹、

  • 武陵郡

    古郡名。西汉高祖(前206—前195在位),置,治所在义陵县(今湖南溆浦南)。东汉移治临沅县(今湖南常德)。王莽时称建平。属荆州,辖县十三。为※武陵蛮聚居地。新朝王莽时期(公元9—23年),武陵蛮曾在

  • 元熙

    ①汉(匈奴)刘渊年号。304—308年,凡5年。②(?—520)北魏宗室。字真兴。中山王※元英子。有文才,好结才学之士。初为秘书郎。延昌二年(513),袭封中山王。时其岳父领军于忠执政,故岁中骤迁。累

  • 夫余

    东北古族名,亦为其所建政权名。一作夫馀。来源于中国北方古※貊族迁居东北的一支,一说夫余乃“”之缓读。传说其始祖东明出自※橐离国,逃奔“至本地的夫余而王之

  • 天安

    北魏显祖献文帝拓跋弘年号。466—467年,凡2年。

  • 相威

    1241—1284元朝将领。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国王曾孙,※速浑察第三子。好学,广结儒士,听读经史,论古今治乱。至元十一年(1274),受命总兀鲁兀、忙兀,弘吉剌、亦乞列思、札剌儿五投下兵随军伐宋,

  • 拔塞干

    西突厥西厢(右厢)※五弩失毕部之一。居碎叶川(今楚河)西。设一俟斤统辖,称拔塞干暾沙钵俟斤。唐永徽二年(651),阿史那贺鲁西走,据有乙毗咄陆可汗故地后,遂归附贺鲁。显庆二年(657),唐平定西突厥后

  • 道拉吉打令

    朝鲜语音译,即“桔梗谣”。朝鲜族传统民谣。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描写的是妇女采集桔梗的劳动场景和爱情生活。旋律回肠荡气,极富抒情感。

  • 大武艺

    ?-737渤海国第二世王。高王※大祚荣嫡子。先天二年(713),受唐封桂娄郡王。开元七年(719)三月,父死,继王位,始立年号仁安。是年八月,受唐封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册府元龟》卷9

  • 金山国圣文神武天子

    见“张承奉”(1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