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漠南蒙古

漠南蒙古

清代居住于蒙古高原南部之蒙古各部总称。因其居地位于蒙古中部戈壁南缘,故称。有内札萨克蒙古和内属蒙古之分。内札萨克蒙古有6盟24部49旗:(1)哲里木盟:科尔沁、札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10旗;(2)卓索图盟:喀喇沁、土默特,5旗;(3)昭乌达盟:敖汉、奈曼、巴林、札鲁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克什克腾、喀尔喀左翼,11旗;(4)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浩齐特、苏尼特、阿巴噶、阿巴哈纳尔,10旗;(5)乌兰察布盟:四子部落、茂明安、乌喇特、喀尔喀右翼,6旗;(6)伊克昭盟:鄂尔多斯7旗。以上各旗俱设札萨克,每3年会盟1次。盟设正、副盟长各1名,以简军实,阅边防,理词讼,审丁册,隶理藩院旗籍司。内属蒙古有归化城土默特2旗和察哈尔8旗。例不设札萨克。归化城土默特隶绥远城将军管辖。察哈尔8旗隶理藩院典属司管辖。内札萨克蒙古和内属蒙古统称内蒙古。在以上各部中,除土默特右翼、浩齐特、苏尼特、乌珠穆沁、敖汉、奈曼、鄂尔多斯、札鲁特、克什克腾、喀尔喀左右翼各部、旗王公为成吉思汗嫡裔外,科尔沁、札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阿噜科尔沁、茂明安、乌喇特8部16旗王公为成吉思汗弟哈撒尔裔;阿巴噶、阿巴哈纳尔2部4旗王公为成吉思汗弟别勒古台裔;翁牛特部2旗王公为斡赤斤裔;喀喇沁;土默特左翼2部4旗王公为蒙古国大臣者勒蔑(济拉玛)裔。漠南蒙古各部,由于最先归附于满族统治者,并为之属橐前驱,屡著劳绩,故在有清一代,较之其余各部蒙古受宠眷。凡其所辖土地人民,“比于内臣”;“带砺之封,爰及苗裔”;“编户比丁,与八旗蒙古无异”。它是清朝政府最倚重的藩屏。

猜你喜欢

  • 都定臣

    约1916—1937民国初四川彝族土司。又名阿郭日哈,小名都四四(系都龙光第四妻所生),俗名都小官。都龙光之子。少年即任阿都正长官司兼副长官司(治今四川凉山州普格县西北鱼水坡)长官。时逢军阀割据,战乱

  • 板楯蛮

    古族名。又称弜头虎子、白虎复夷、賨民、板楯蛮夷等。因使用虎皮木盾而得名。分布在巴子国境内(今四川东部、阆中、巴中、宕渠一带)。传说秦昭襄王(前306—前251年在位)时,有白虎在秦、蜀、巴境伤人。昭王

  • 东夫余

    古代夫余族的一支。源出橐离(古貊族的一支,或说即北夫余)。史无专传,所指和所在可归为二说:一说是北夫余东迁的一支,地在东海之滨的迦叶原之地(迦叶原地无考),高句骊始祖朱蒙从其所出;后高句骊强大后,其王

  • 迭里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迭里为※伯德部下之一石烈。是词亦作人名,《辽史·太祖纪》:天赞三年(924)九月,“

  • 索南饶丹

    见“索南群培”(1832页)。

  • 喀尔喀车臣汗部左翼后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鄂尔布勒山接本部左翼右末旗界,西与南接达理冈爱牧场界,北至乌兰温都山接本部中前旗界。有佐领二个半,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硕垒汗孙车棱达什率众附清,

  • 乙弗浑

    见“乙浑”(3页)。

  • 罗布桑达克

    1716—?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喀尔喀蒙古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二世。蒙古族。赛音诺颜部人。札萨克※策凌额驸之弟。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一世罗卜藏布林拉伊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圆寂,被确认为其转世

  • 乾州直隶厅

    行政区划名。清置。明为镇溪军民千户所,隶辰州府泸溪县。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改为州。四十七年(1708),置厅,治所在镇溪所城(今湖南吉首西南)。隶辰州府。嘉庆元年(1796),升直隶厅。辖有苗族

  • 奥伦博如坎

    鄂伦春语音译,“奥伦”意为“仓库”,“博如坎”为“神”之意,指主管仓库的女神或北斗七星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传说,从前有一对夫妻,妻子受虐待,无奈,骑马逃跑,路过娘家仓库,想取点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