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河西回鹘

河西回鹘

古族名。亦称甘州回鹘(或甘州辉和尔)。9世纪40年代回鹘西迁的1支。其渊源:一说源自公元1世纪迁入河西的丁零;一说源于7世纪后期徙至甘、凉一带的部分漠北回鹘。9世纪30年代末漠北回鹘汗国崩溃后,其中一支奔河西走廊,分布在甘、凉、沙、肃、秦等州,以及贺兰山、合罗川(今额济纳河)等地,和原迁入河西的回纥人相汇。以甘州(今甘肃张掖)一支最强,且牙帐置于甘州,故史籍又称甘州回鹘。初,归附吐蕃,后一度依附张义(议)潮。其后日渐强盛,扼中原与西域之交通孔道,经多年战争,至10世纪初,击败张承奉(张奉)建立的※西汉金山国,创建※甘州回鹘汗国。与中原各朝修好,受五代及北宋王朝册封。其官号以突厥名号与中原王朝官号兼采并用。社会经济以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擅长商业,与西域、中原贸易频繁。已进入封建社会,有被称为“君长”的封建领主。有文字(回鹘文),信仰萨满教和佛教。甘州回鹘汗国崩溃后,各部再次离散。据史书载:数万回鹘人投奔吐蕃首领唃厮啰;部分进入北宋境内,安居秦陇之间;而退居沙州以南的河西回鹘,发展成为黄头回纥,即今日裕固族之祖先。参见“黄头回纥” (2021页)、 “裕固族”(2304页)。

猜你喜欢

  • 塔尔海

    蒙古斡亦剌部贵族。亦称塔剌海古儿干(驸马)。不花帖木儿孙,札乞儿古儿干之子,伊儿汗国旭烈兀内侄孙。任伊儿汗国斡亦剌千户长(一说万户长)。曾先后娶旭烈兀女忙古鲁干及孙女阿剌忽都鲁为妻。元贞二年(1296

  • 多布库尔路

    清与民国时期官署名。全称“多布库尔路协领公署”。因所统居民分布在多布库尔河流域而得名。康熙年间(1662—1722),清廷为加强对鄂伦春族的管理,在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的同时,根据鄂伦春人的氏族组织及分

  • 阿力·多布库尔路

    见“阿力路”(1199页)。

  • 刘承训

    923—948五代后汉宗室。字德辉。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后汉※高祖刘知远长子。少温厚,深受父钟爱。后晋时,官至检校司空。天福十二年(947)二月,其父于太原称帝。四月,为左卫上将军。五月,为北京大内巡检

  • 御制惠远庙碑

    碑名。清世宗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所建驻锡庙碑。雍正六年(1728),因西藏阿尔布巴之乱,移七世达赖喇嘛于理塘。次年,诏于打箭炉西北之噶达城(藏语音译,今乾宁县城)建寺,八年(1730)建成,赐名“惠

  • 南察里

    “察里”,契丹语。是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属※涅刺部。

  • 槃瓠蛮

    古族名。又作盘瓠蛮。汉晋以来对南蛮的泛称。《魏略》曰:“高辛氏有老妇,居王室,得耳疾,挑之,乃得物大如茧。妇人盛瓠中,覆之以槃,俄顷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槃瓠”。其后,高辛氏遭犬戎攻,乃募天下,能得犬

  • 阿鲁帖木儿

    ?—1393北元大臣。蒙古族。累官知枢密院事。洪武二十三年(1390),明燕王朱棣率兵北征,在迤都(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北部中蒙交界处)与太尉乃儿不花、丞相咬住等同被朱棣收降,被明太祖封为燕山中护卫指

  • 养夷

    见“怛逻斯”(1501页)。

  • 嵬名安惠

    西夏崇宗朝重臣。党项羌族。皇族。被尊为尚父,官太师、尚书令、知枢密院事,被封为正献王。永安元年(1098)随太后梁氏征怀德军(即平夏城,今宁夏同心南)。受崇宗命修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对政事多所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