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河州

河州

古州名。今甘肃临夏。春秋以前为古西羌地。秦属陇西郡。汉武帝置罕幵县,属天水郡。后改枹罕县,属陇西郡。西晋惠帝时属晋兴郡。太宁二年(324),前凉张骏据枹罕,改为河州。北魏改置抱罕镇,移治所今临夏县。至太和十六年(491),又改为河州。隋炀帝时置枹罕郡。唐初复为河州。天宝元年(742),为安乡郡,属陇西道。乾元元年(758),改为河州。唐德宗后为吐蕃所据,设东道元帅府,成为吐蕃王朝在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五代至宋初,为吐蕃族聚居地。约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当地吐蕃大首领耸昌厮均迎立赞普后人唃厮啰。后为唃斯啰孙木征所据。熙宁五年(1072),宋军进取河湟。六年占领其地,置安乡郡,属熙河路。元为河州路,属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明洪武三年(1370)设河州卫,五年升为府。民国二年(1913)改为导河县。

猜你喜欢

  • 郭勒

    蒙古语对河流的称呼。清代汉籍文献中多用此称。如伊犁郭勒、吹郭勒、图斯郭勒、塔拉斯郭勒等是。大都原为蒙古各部驻牧地。小河则称为“布拉克”。参见“布拉克”(465页)。

  • 郭退

    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顺治元年(1644),以章京衔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镇压农民起义军,同固山额真库鲁克达尔汉阿赖败义军。五月,随固山额真叶臣等征山西,十二月,克太原府。二年,随内大臣希尔根追击义

  • 刀斧之讳

    古代蒙古社会禁忌之一。蒙古人素敬火,视之为幸福和财富的赐予者,是纯洁的象征,可祛除不祥,是每家每户的保护者,故视火为神圣,禁止用刀触火,用刀到锅中取肉,或在火旁用斧头砍物。认为这样火就不会熄灭,故凡违

  • 李天保

    ?—1461明朝天顺年间苗民起义首领。又作李添保。湖南芷江麻城人。苗族。初因逃赋税,以卖药为名,自湖广入贵州苗境。景泰年间(1450—1456),曾参加※蒙能率领的苗民起义。天顺四年(1460),自称

  • 合苏衮

    见“曷苏馆”(1652页)。

  • 苗民

    古部落名。又称三苗、有苗。据《山海经·大荒北经》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是以※驩头为部落酋长。详见“三苗”(46页)。

  • 月伦

    蒙古部首领也速该之妻。又译诃额伦。斡勒忽讷惕氏。原许蔑儿乞部首领也客赤列都,被也速该掠为妻。生4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合撒儿、合赤温、铁木哥斡赤斤;1女:帖木仑。宋乾道六年(1170),夫死,家境

  • 番族

    明末清代对台湾高山族的称谓。亦称“土番”。清代文献根据高山族人的“归化”与“未归化”或按其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区分为“熟番”、“生番”及“野番”,所谓“内附输饷者曰熟番,未服教化者曰生番,或曰野番。”

  • 姑墨州都督府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怛没国怛没城(一作怛城,约位于今阿姆河帖尔梅兹附近)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下辖栗弋州。隶安西都护府管辖。

  • 一绳地

    清初圈地以绳作为计算田土数量的单位。单身汉人投充旗下,愿领地纳银者每人分给“一绳地”,合42亩。共拨给圈地35 245亩,约839人愿领一绳地,称“绳地人”(2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