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氐羌流民起义

氐羌流民起义

晋元康六年(296),陕甘天水、略阳、扶风、始平、武都、阴平6郡羌、氐、卢水胡起义,拥立氐人齐万年为帝,屡败晋军。次年,失败。八年(298),略阳临渭(今甘肃天水)巴氐李特及其弟李庠与闫式、赵肃、何巨、李远等因郡土连年战争饥荒,领略阳、天水六郡氐、叟、青叟、羌、汉等居民数万家就食入汉川。至汉中,上书求寄食巴蜀。朝议不许,派侍御史李苾监察,不令入剑阁(四川剑阁北)。苾接受贿赂,以流人10余万口,非汉中一郡所能赈赡,蜀有仓储为由,奏请令就食于蜀。各族流民数万家遂入巴蜀,多为人雇佣役使。永康元年(300),晋益州刺史赵廞谋反,招引李特、李庠将兵堵北道。次年,庠被廞杀害。特等引兵从成都还绵竹(四川绵竹),集众7千人,败赵廞军,进兵成都,廞逃。后以新任益州刺史平西将军罗尚限期逼令流民返归故里,李特遂纳其兄李辅议,割据巴蜀,拥众数万,被各族流民共推为主,反抗晋军。义军行约法三章:施舍赈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太安元年(302),特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大都督,建立起多民族政权。次年正月,攻入成都城,改元建初。二月,因失于备御,被罗尚袭杀。子李雄立,于永兴元年(304)称成都王,改元建兴。建兴三年(306),称帝,建大成国。后历李班、李期、李寿、李势共6世,47年。晋永和三年(347),为晋将桓温所破,李势降,国亡。

猜你喜欢

  • 那木斯赉

    ?—1865清代内蒙古东部地区“老人会”(蒙古语称“勿不格得楚格拉”)领导人之一。卓索图盟士默特左旗(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蒙古族。咸丰十年(1860),与绰金汰等组织“老人会”赴京控告该旗封建

  • 越居

    ?—536?高车国王。※穷奇子,※伊匐弟。北魏正光五年(524)左右,兄伊匐为柔然阿那瓌所败,退归,乘机杀之,自立。曾遣使至西魏,后与东魏保持通贡关系。东魏天平(534—537)中,为柔然击败,被侄(

  • 顶骨

    藏语音译,意为“佐相”。汉称“大头人”。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地区村寨的统治者,世袭贵族。多是为土司开拓疆土有功者的后裔,或依附于土司的某地统治者,可参加土司的各级管理机构,如“涅巴会议”,经严格选择可任

  • 满洲名臣传

    书名。撰者不详。48卷。包括639人传记(不包括附传),对满族统治者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有京都正阳门琉璃厂荣锦书屋据国史馆原本的刻本等。

  • 咯哩

    ?—1636清初将领。察哈尔部人。蒙古族。鄂尔沁氏。初为察哈尔林丹汗护卫。天聪六年(1632),后金皇太极率兵伐察哈尔,见林丹汗兵败,持元初帝师八思巴所铸嘛哈噶拉金佛,率百余人投后金,隶蒙古正黄旗,授

  • 蒙古勒克埒青吉思

    见“马可古儿吉思”(185页)。

  • 益州

    渤海王国置。为率宾府所辖3州之一。州治故址旧有说依鸭绿江又名益州江,误指在长白山西南靠近鸭绿江处。辽灭渤海后,其民部分被迁至今吉林省农安县北,仍以其名置州(治所在农安县万金塔东北);部分被移住今辽宁盖

  • 段思良

    ?—951五代十国后期云南大理国第三世国王。一作段思胄。白族。大理人。段保隆次子,※段思平弟。早年家境没落,随父兄在乡间从事农牧,甘贫度日。时为郑氏大长和国(902—928)后期,剑川节度使杨干贞把持

  • 道拉吉打令

    朝鲜语音译,即“桔梗谣”。朝鲜族传统民谣。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描写的是妇女采集桔梗的劳动场景和爱情生活。旋律回肠荡气,极富抒情感。

  • 斋赛

    见“宰赛”(19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