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毫兀真女姑

毫兀真女姑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毫兀真女姑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石烈。“女姑”,又译作“女古”,《辽史·国语解》:“女古,金也。”

猜你喜欢

  • 摆夷

    又写作摆衣。旧时傣族的他称,清初始见,即百夷、伯夷、白衣的同音异写。见“百夷”(747页)。

  • 东丹国

    辽初所立附属国。一般简称东丹。因在契丹之东得名,即东契丹之意。辽天赞五年(926,即天显元年)元月,契丹主阿保机亡渤海国,二月改渤海为东丹,封长子耶律倍(一曰图欲)为人皇王主之,建元甘露,都天福城(即

  • 巴儿忽

    蒙古“林木中百姓”(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即森林诸部)之一部分。又作八剌忽、八儿忽、八里灰、巴儿浑、巴鲁忽歹、八立浑、八儿胡。唐初即以“拔也古”之名见于历史记载。蒙古诸部统一前,分布于贝加尔湖东北巴

  • 思唐州

    古州名。唐代少数民族聚居区。永隆二年(681),析龚州(今平南)、蒙州(今蒙山)、象州(今象县,现并入石龙)地置,辖武郎、平原二县,今广西大瑶山境域。开元二十四年(736),奏为羁縻州。建中元年(78

  • 噶玛巴·得银协巴

    1383—1415明代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五世活佛。“噶玛巴”《明史》译作“哈立麻”。本名却贝桑波。生于娘布地区的阿拉娘。古如仁清之子。4岁从师喀觉旺波学法。7岁在工布的孜拉岗出家。明建文三年(

  • 阔什提斯

    哈萨克族婚俗歌曲。意为“告别歌”。一般在新娘挥泪与亲人拥抱告别即将上马时唱,为最后一个程序。歌词大意是:愿山梁山谷春常在,愿父老乡亲皆平安,愿密林流水永常在,愿草原上的部落无灾难。唱完即上马往新郎家。

  • 塞曷支部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旧唐书》称该部“居啜河(今哈拉哈河)之南”,《新唐书》谓“居啜河之阴”,具体所在可分为南北中三说。南说为少数人之见,定其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与吉林省交界的霍(一作呼)林河之南。北说乃清

  • 扬更

    唐代吐蕃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等级即奴隶的奴隶,亦译“奴下奴”。详见“更” (1048页)。

  • 丑闾

    ?—1352元朝官员,唐兀人。字时中。元统元年(1333)进士。累官京畿漕运副使,出知安陆府。至正十二年(1352),蕲州曾法兴军犯安陆,募兵数百,帅以拒之。旋被攻破,军民溃乱,乃朝服公堂,喻曾军以逆

  • 三撮毛

    清代基诺族的他称。史载其俗与白族、傣族相近,居于云南思茅(今基诺族主要居住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区及其附近)。男穿麻布短衣裤,女穿麻布短衣桶裙。男以红黑藤篾缠腰及手足。发留左中右三撮,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