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段兴智

段兴智

?—1260

宋代云南大理国(后理国)第二十二世(末代)国王、蒙元时期大理第一代总管。白族。大理人。※段祥兴子。宋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父卒,即王位。翌年改元天定(一说天定之前还有利正、兴正年号)。宝祐元年(元宪宗三年,1253),蒙古欲取云南以包抄南宋,大理国遂遭忽必烈所率10万蒙古军进攻,相国高泰祥极力主战,杀蒙古招降使,遂命高泰祥率兵至金沙江南岸,阻挡蒙古军。不久,蒙古军以革囊渡江,陷鹤庆、剑川等地,直趋大理城。因高泰祥回师勤王不及,城危,急率宫室逃往滇池民地区。高泰祥退守姚州(今云南姚安),兵败被俘杀,大理国主力被歼。次年春,忽必烈班师北还,由兀良合台留镇云南并继续东进,于是合剌章水城(在今禄劝县)、罗部府(今罗次)、押赤城(即鄯阐,今昆明)相继被蒙古攻取。最后在昆泽(今宜良)被蒙古军所俘,大理国(后理国)灭亡,所属5城、8府、4郡及滇东37部皆入于蒙古。三年(元宪宗五年,1255),在兀良合台护持下,偕叔父段福(信苴福)晋见元宪宗蒙哥,获赐金符,奉命返大理,与兀良合台、宣抚使刘时中共同安辑大理。翌年,向蒙哥献大理国地图,请悉平诸部,并条奏治民、立赋之法,获蒙哥赞赏,仍称“摩诃罗嵯”(梵语大王之意),奉命“主诸蛮白爨等部”(一说献地图事与头年晋见事同一)。不久,与段福率爨僰军(亦作寸白军,以白族为主的大理军队)2万为前锋,导兀良合台出征未附诸部,又攻降交趾(今广西南部至越南北部)。五年(元宪宗七年,1257),被蒙哥任命为中庆路八府总管,即第一代总管。景定元年(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与段福北行,拟朝见元世祖,道卒。世祖特遣太常省致祭,赠“向义天定贤王”。弟段实(信苴日)继任大理总管。

猜你喜欢

  • 昔孜

    见“日喀则”(292页)。

  • 莫与俦

    1762—1841清代教育家。贵州独山人。布依族。字犹人,一字杰夫,又字寿民。嘉庆四年(1799)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散馆出知四川盐源,以丁忧去职。自嘉庆十四年(1809)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

  • 温迪罕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温迪痕、温迪掀、温的罕、温特罕,《高丽史》作晕底宪。来源于部名。原散居统门水(今图们江)、胡论水(今拉林河支流活龙河)、移里闵河(今吉林省境饮马河)等地。金朝建立后,很多迁出故

  • 倭恒额

    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郭贝尔氏。世居东布特哈莽鼐屯(今黑龙江讷河县)。※色楞额之弟。咸丰十年(1860),以委防御从征河南,镇压义军,赏戴花翎,官二等侍卫。同治十二年(1873),以帮统率察哈尔蒙古八

  • 乞儿诺尔

    湖名。辽代称白水泺,金代称白水泊,明代汉文史籍作克儿、圪儿海,清代作奇尔泊、希尔泊。今称黄旗海,位于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明初在明朝辖区内,后为东蒙古右翼占据。右翼济农巴尔斯博罗特将该地封与第三子兀慎

  • 土观呼图克图六世

    见“罗桑雪智旺秋嘉措”(1426页)。

  • 答剌赤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塔剌赤”、“塔剌斥”、“塔儿赤”等。意为“掌酒者”。《元史·兵志》:“掌酒者,曰答剌赤。”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之一。据《元史·舆服志》,在殿上执事中有答剌赤20人。另于

  • 吹忠

    藏语“chos skyung”的音译,意为“降神人”、“护法”;清译“吹忠”或意译“神汉”。旧时藏族对专事作法降神的宗教职业者的称谓。男女兼有。旧时西藏地方大至活佛转世、确认、重大事件的抉择,以及求雨

  • 把力黑

    见“缚喝”(2416页)。

  • 大金得胜陀颂

    碑名。亦称“得胜陀颂碑”。“得胜陀”,女真语称“忽土皑葛蛮”。金世宗为纪其祖功业,于大定二十五年(1185)七月二十八日立于金太祖誓师破辽之地(今吉林省扶余县徐家店乡石碑崴子村东北3公里处)。辽天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