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延祐五年(1318),秃满帖木儿受封。帖古思不花于泰定三年(1326)、不花帖木儿于天历三年(1330)袭封。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延祐五年(1318),秃满帖木儿受封。帖古思不花于泰定三年(1326)、不花帖木儿于天历三年(1330)袭封。
见“费雅喀”(1771页)。
西域古河名。见《旧唐书·突厥传》。即今伊犁河。《新唐书·地理志》作伊丽河、帝帝河。耶律楚材《西游录》作亦列河。元代危素《耶律希亮神道碑》作亦烈河。明陈城《西域行程记》作衣烈河。唐贞观十二年(638),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又名三山街礼拜寺。在江苏省南京市。始建有二说:一说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应赛典赤七世孙赛哈只奏请,敕谕于南京三山街铜作坊和陕西长安,各建清真寺1座,并谕令:“如有寺院倒塌,
德昂等族长度单位。即由肘关节至手展平的中指尖距离。因各人胳膊长短不同,肘的长度亦不绝对,一般相当于1.3市尺。
驻藏大臣衙门别称。亦称扎什敦布,汉籍作扎什。位于拉萨北郊。为驻藏大臣衙门和官兵营房。驻藏清军原在拉萨城内租民房为军营,后于色拉寺、大昭寺之间扎溪(扎什)地方另建城垣,移游击以下驻藏官兵营于此。乾隆五十
1720—1806清代壮族理学家和诗人。字灵溪。广西武缘(今武鸣)人。出生于地主家庭,幼好读书,学识渊博。乾隆十三年(1748)赴京应考,中进士,授翰林编修。后去职南归,曾主持秀峰、宾阳、阳明等书院,
古城名。又称绥来县南城。位于新疆玛纳斯河东岸准噶尔旧城阳巴勒噶逊附近。乾隆四十二年(1777)建。城周3里5分有奇,高1.6丈。分设4门:东延旭、西巩遐、南丽端、北宁漠。与※康吉城南北相对,互相雄峙。
参见“犯屯”(575页)。
清末至民国年间的新疆商帮。光绪(1875—1908)初年,左宗棠出军西征,平津商人随军入新。后刘锦棠整顿邮驿,又有大批内地商人涌入,并逐渐形成燕、晋、秦、陇、蜀、湘、鄂、豫等8个商派。各派之间互不联系
唐代回鹘贵族、重臣。亦称颉于迦斯。天亲可汗(779—789在位)时,擢为相。历仕天亲、忠贞、奉诚3可汗。建中二年(781),代天亲可汗接见唐册立使源休。忠诚可汗时常领兵在外,与吐蕃争战。贞元六年(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