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桑结嘉措

桑结嘉措

1653—1705

清代西藏地方官员、学者。藏族。生于拉萨北部仲曼。阿苏之子,为西藏地方第二任第巴之侄。自幼受其叔教养,聪颖好学。深得五世达赖喇嘛器重和培养,成为学者和善理政务之官员。崇信格鲁派,兼信宁玛教派。康熙十八年(1679),被五世达赖委为第五任第巴。二十一年(1682),五世达赖圆寂,密不发丧。次年,以喀尔喀蒙古左右两翼内讧,受清朝命遣济咙呼图克图使谕和,假五世达赖之名唆使噶尔丹侵扰喀尔喀,并削弱哲布尊丹巴的宗教威望。噶尔丹败后,又假达赖名义奏请清朝赐“土伯特王爵”。于三十三年(1694)被封为“掌瓦赤喇呾喇达赖喇嘛教弘宣佛法王布忒达阿白迪”(“布忒达阿白迪”意“佛海”,即桑结嘉措之梵译),赐金印。又阻止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追歼噶尔丹,并请撤驻青海清军,煽青海台吉“缮修器械”,以便噶尔丹遁入青海、西藏,遭清政府谴责。三十六年(1697),始尊旨奏报五世达赖圆寂始未及转世、坐床之事。后与拉藏汗矛盾,隐退,以其子任第巴。因谋害拉藏汗不遂,四十四年(1705)于德龙被蒙古军执杀。掌政期间,尚奉行达赖喇嘛尊奉清朝政策。统一卫、藏于第巴政府,使贵族依附于达赖喇嘛,并以世袭居拉萨为条件,将庄园归政府管辖。发展黄教庄园,扩建布达拉宫(红宫),令政府官员一律信奉黄教。于各地行宗本流官制,集权于拉萨政府,并制定法律,强化西藏“政教合一”农奴制。主持整理西藏文献,有宗教史、藏医史及历算学等,著有《黄琉璃》、《蓝琉璃》及《白琉璃》等名著。

猜你喜欢

  • 雅玛如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打记号”。订婚的一种仪式。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瑜地区。男儿成年后,如父母看中某家姑娘,便携带礼物,一起到姑娘家,向其父母提出攀亲要求,如女方父母同意,即热情接

  • 指黄口小儿。历代户口制中规定的人丁年龄层次之一。参见“老”(686页)。

  • 伯颜忽都

    1324—1365元顺帝皇后。蒙古弘吉剌氏。毓德王孛罗帖木儿之女。后至元三年(1337),立为皇后。生皇子真金,2岁夭亡。性节俭,不妒忌,以礼法自持,严掌内宫事,深受顺帝敬重。

  • 内火器营

    参见“火器营”(393页)。

  • 温敦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温都、温屯等。来源于部名。散居来流水(今拉林河)以南,匹古敦水(今吉林安图县境古洞河,一说为阿什河东之蜚克图河)以北地区,阿跋斯水(今吉林敦化县北勒福成河)是其聚居中心。金朝建

  • 左宝贵

    1837—1894清末反帝爱国将领。字冠廷。山东费县地方镇(今山东平邑地方镇)人。回族。出生于贫农家庭,幼孤,到处流浪,以皮匠谋生。咸丰六年(1856),由行伍投效江南军营,曾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官

  • 瓦寺土司

    四川阿坝嘉绒藏族地区土司名。清顺治九年(1652),曲翊伸归附清朝,受封安抚使。后随军征藏,升宣慰使。乾隆十七年(1752),第十六世桑郎雍中,受命征杂谷之乱,后从征建昌,寻受命征台湾。1939年,二

  • 达克沁

    ?—1891清代蒙古王公。内蒙古敖汉旗人。博尔济吉特氏。诺尔布桑子。道光二十七年(1847),父卒,袭固山贝子,后任昭乌达盟盟长。为人有勇无谋,不善待人,自恃官高爵显,作威作福,暴虐无道。凡有骑马过王

  • 阿旺洛锥嘉措

    1635—1688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一世。生于青海梅仰部族。幼年随舅父学习,后赴外蒙古。清顺治九年(1652),赴西藏入哲蚌寺果莽札仓学五大部经,后又在拉萨下密宗院专门研究

  • 李思摩

    即“阿史那思摩”(12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