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芒哦协
见“郭夏拉达”(1904页)。
见“郭夏拉达”(1904页)。
藏语音译,即“喇嘛差”。是寺院领主对农牧民的剥削形式之一。旧时西藏地区寺院头人经常以勒派方式,让一些贫苦农牧民子弟到寺庙来,名义上是当喇嘛,实际是在寺院中当差服役,※差巴有3子者,2子去支差,※堆穷(
清代台湾高山族向官府交纳的人丁税。凡内附的高山族(即“熟番”),得载入额编,不论男女,按丁输饷。据连横《台湾通史》载:“旧例壮番每丁征米一石七斗,少年一石三斗,番妇一石”。雍正三年(1725),诏豁免
明代西蒙古法规。亦称《旧卫拉特法典》,以别于1640年的《蒙古卫拉特法典》(《察津毕其格》)。法典全文已失传,现仅存8个片断,载帕拉斯《蒙古民族历史资料集》。据其内容,史界一般认为制订于瓦剌四部(即四
西域古地名。见《汉书·西域传》。元始二年(公元2年),车师后王姑句冲出高昌壁,逃入匈奴。其时高昌有壁无城,为汉戊己校尉所属军队营垒之一。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戊己校尉刀护命司马韩玄领诸壁。东汉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原名真教寺,又名云间白鹤寺。位于上海市松江县松江镇缸甏巷。创建于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 (一说始建于明初)。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重修,历永乐、万历、清顺治、康熙
金朝官员。又作乌林答赞谟、兀林答赞谋、乌陵赞谋。女真族。乌林答氏。初充闸剌(意“行人”),办理与辽、宋来往交涉事宜。太祖天辅三年(1119),使辽议和,后又奉阿骨打命使辽,和议终不成,遂发兵克临潢。太
云南西双版纳和澜沧等地哈尼族居屋称谓。类似※“干栏”,但较之简陋。竹木结构,以茅草或木板盖顶,上下两层。楼下用于饲养牲畜,存放薪柴,安置脚碓,楼上住人。宽敞,但通风、照明欠佳。一屋隔为两间,男女分住,
1861—1944近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字传三。陕西西安市人。回族。出身经师世家。承家学,后受教于著名经师者万选、穆原复之门下,学习阿拉伯文、波斯文及伊斯兰教典籍。先后于光绪十一年(1885)、二
旧时西藏地方封建政权为保证各驿站所需人畜差役随派随到而规定的一项制度。由负担※宗解和※萨璀差的※差巴按其负担的耕地※岗墩数,事先派出乘畜、驮畜和人夫轮流到交通要道各驿站等候,以便供持※乌拉牌票的过往官
明清四川羌族地区土司名。石泉县即今四川北川县。明初于艾林(永坪)、坝底二堡置土司,后因白草之乱,艾林土司任候、坝底土司唐敖被废,另以李世选、唐裔充任。清康熙二年(1663),松潘总兵何德成用兵青片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