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

明清两代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官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土司是元代以来封建王朝在部分民族地区对其土著首领授与世袭官职,使其仍按传统旧俗管理原辖区及百姓,通过他们对民族地区实行间接统治的特殊地方政权形式,是为适应当时历史发展需要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统治方式,对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土司世官其土,世有其民,对辖区土民进行残酷压迫和肆意苛索,不断扩充势力,相互仇杀,某些甚至抗命朝廷,不仅拒绝向中央王朝履行规定的职责和义务,而且不断发动武装叛乱。明永乐十二年(1414)平定贵州思州、思南两宣慰司叛乱后,朝廷下令废除当地土司,设贵州布政司,置思州、思南等8府,改过去间接统治为直接统治,加强了对当地民族地区的控制。但限于明王朝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终未能大规模进行。直到清雍正四年(1726)时,朝廷委任鄂尔泰在贵州、云南、广西及湖广等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和土司的不同表现,使用招抚或镇压,或两者兼用的办法全面推行。政府收缴土司印敕,设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官吏进行统治,逐步推行和内地一致的制度,如戍兵、编查户口、立保甲、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及组织乡勇等,对文化教育也作了相应规定。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促进了边远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往,客观上也有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这一改革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的,不可能改变当地人民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地位,并且由于诸种原因,改流也很不彻底,有些地区如甘肃、四川、云南等地一带的土司大多存在,一直沿袭至新中国成立之初。

猜你喜欢

  • 西藏设站定界事宜

    清代关于西藏地方添兵、划界及官员职责的规定。乾隆五十四年(1789),成都将军鄂辉收复廓尔喀所侵藏地后,奏准设站定界,主要内容为:前后藏分驻绿营官兵,由都司、外委管领,设立塘汛12处,边界等处添设藏兵

  • 巴儿塞章

    见“巴勒滚”(412页)。

  • 中国回教学会

    近代回族文化团体。1925年6月28日,由哈德成、伍特公、沙善余、马刚侯等人发起,成立于上海。以阐明伊斯兰教教义、提倡回民教育、开展中外伊斯兰文化交流、扶助同教公益事业等为宗旨。马刚侯、哈德成任正、副

  • 昭怀太子

    见“耶律濬”(1305页)。

  • 蒙古绕树舞

    蒙古族古代集体舞。古代蒙古族信仰原始萨满教,认为天地万物均有神灵,故亦崇拜高山大树。他们把崇拜的大树称为“尚石”(神树),重大庆典、祭祀、结拜盟兄弟(即结安答)等辄在神树下进行,并饮酒、舞蹈庆贺。《蒙

  • 笪重光

    ?—1692清文臣、书画家。字东辛、号江上外史,又号郁冈扫叶道人“逸叟”等。江苏镇江丹徒人。回族。顺治九年(1652)进士。由刑部郎探监察御史,巡抚江南。为官敏干、敢直言,因弹劾权臣明珠而弃官归里。居

  • ?溪

    见“无溪”(244页)。

  • 造纸院

    西夏官署名。掌国家造纸和作坊管理事务。夏仁宗时期已有此设置。仁宗天盛(1149—1169)时期制订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列入国家机构等级的第五品,属末等司。

  • 巴尔斯博罗特

    约1484—1519明代东蒙古右翼济农(亲王)。一译伯尔色博罗特,明人称之为阿着或阿著,号赛音阿拉克,汉文简译作赛那剌、諰阿郎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第三子,※满都海哈屯生。早年在蒙古右翼满官嗔部,由

  • 车驾清吏司

    明代官署名。为兵部四司之一。中央政府管理驿传的机关。具体执掌为:管理两会同馆及全国水马驿,递运所和急递铺。给驿符验,制定并执行邮驿典章制度,决定邮驿的开设、关闭和变更,监督检查驿站行政。下设6科: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