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满甫尔
伊斯兰教世界征收的公务费用之一。又译萨蛮普尔,意谓“麦草税”。最初是从每※巴特曼谷物(多指小麦)的※乌守尔税中多收两大口袋麦秸,作为给征税人的报酬。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占据南疆时,改为用钱代替麦秸,金额无定。清军收复南疆后被废除。
伊斯兰教世界征收的公务费用之一。又译萨蛮普尔,意谓“麦草税”。最初是从每※巴特曼谷物(多指小麦)的※乌守尔税中多收两大口袋麦秸,作为给征税人的报酬。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占据南疆时,改为用钱代替麦秸,金额无定。清军收复南疆后被废除。
见“布素鲁克”(471页)。
清代的一种官服。以黄色面料缝制的短外衣。马褂,原是骑马的服装,衣长与坐骑齐,袖长及肘。面料用黄,以示恩宠。(1)例穿: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班领、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健锐营翼长,以侍卫补授之上驷
①见“诺木塔尔尼郭斡台吉”(1956页)。 ②指明末活动于辽宁东部的蒙古领主。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斡亦剌部长忽都合别乞后裔也不干驸马受封。
东丹国的省称(510页)。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作雍古、旺古、瓮古、王孤、汪古惕。属突厥语族,主要来源于沙陀突厥、回鹘余部。辽、金时散居于今内蒙古大青山以北地区。因邻近汉地,受汉族、契丹、女真影响,在蒙古各部中经济较为发展,故
见“斡里”(2424页)。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见“撒花钱”。
藏语称“玛儿”,为藏、蒙等族人民用牛羊乳制成的食品。流行于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及云南等藏区。一般用土制方法:即将奶汁稍加温,倒入大木桶(藏语称“雪登”)内,用一装有园盘的木棒上下提拉数百次,使油水分
蒙古贵族的尊称。亦译作洪台吉、黄台吉、珲台吉、欢台吉等。源于汉语“皇太子”。蒙元时期仅作为大汗长子、储君的尊称。明代不再限于大汗的太子,一些大领主亦拥有此号,如土默特部的※辛爱黄台吉、鄂尔多斯部的切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