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招仙塔

招仙塔

又称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位于今北京西山八大处。为丞相耶律仁先母出资于辽道宗咸雍七年(1071)捐建。塔顶石露盘上刻有“大辽国公尚父令公丞相大王燕国太夫人郑氏造”及“咸雍七年八月工毕”等字样。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辽塔典型式样。高50余米。是塔以保存有佛祖释迦牟尼牙齿而著名。据赵朴初《护送佛牙赴缅记》考证:“根据佛教典籍记载,释迦牟尼逝世后火化,留下四颗牙齿,其中一颗传入中国。”最先传到于阗,5世纪由法显带回建康(南齐都城,今南京),中经隋唐,至辽,辗转传到北京,“在十一世纪中奉安在北京西山的招仙塔内。”早年,在清理塔基时,发现收藏佛牙的石函,函内有一沉香木匣,上书“释迦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四月二十三日”等字样。考查字迹,为北汉高僧善慧手笔。“天会”为北汉孝和帝刘承钧年号,天会七年为963年,早于建塔百余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将塔轰毁。佛牙为寺僧精心收藏于塔下灵光寺,1955年春,由中国佛教协会移至西四广济寺舍利阁内供奉,同年,缅甸佛教代表团迎取赴缅,奉八月送回。1959年,佛协按原式样在原塔附近重建新塔,塔成,佛牙藏内。现原塔塔基尚存。

猜你喜欢

  • 必兰纳失里

    ?—1332元朝官员、佛经翻译家。又作必剌忒纳失里、毗奈耶室利。哈密力(今新疆哈密)畏兀儿人。初名只剌瓦弥的理。幼学畏兀儿文和梵文,后通汉、藏等多族语。研习藏经,博识多才。大德六年(1302),奉旨从

  • 卫征和硕齐

    卫拉特蒙古辉特部首领。伊克明安氏。阿勒达尔和硕齐子。驻牧塔尔巴哈台。向为策妄阿拉布坦倚任。康熙六十一年(1722),拉藏汗子噶尔丹丹衷被杀后,娶其妻博托洛克。与罗布藏舒努过从甚密。雍正中,舒努投奔土尔

  • 图勒哩山卫

    见“土鲁亭山卫”(71页)。

  • 敕连头兵豆伐可汗

    一作“敕连头兵伐可汗”,即“阿那瓌”(1206页)。

  • 木里王

    见“毛里孩王”(360页)。

  • 萧拜住

    ?—1320元初大臣。契丹族。原属石抹氏。为檀州知州※萧哈剌帖木儿子。忽必烈汗时,曾从皇孙铁穆耳(成宗)北征,授檀州知州。历任礼部郎中、同知大都路总管府事、知中山府,任内有政绩,颇获民赞。武宗海山时,

  • 牛录额真

    清代官名。早期满族出兵或狩猎时,辄接家族、村寨组织队伍,每10人选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十一年(1583),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起兵时,对此旧有组织形式加以改造,定300人为1牛录

  • 子术

    即“术堵”(490页)。

  • 庆阳之战

    明朝和元军的一次重要战役。洪武元年(1368),明军攻取元大都(今北京),北定中原。明太祖旋命大将军徐达等移师晋、秦,与副将军冯宗异等会合,取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二年五月,庆阳(今甘肃庆阳)元将张良

  • 察合台文

    13世纪到20世纪初分布在中国新疆及中亚广大地区操突厥语族语言的部族和民族广泛使用的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音素文字。因其主要用于以成吉思汗次子的名字命名的察合台汗国及其后裔统治的地区而得名。察合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