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拓跋他

拓跋他

416—488

北魏宗室。或作拓跋佗、拓跋它、直勤它大翰。鲜卑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孙,阳平王※拓跋熙长子。泰常六年(421),父卒,袭爵。史称其性忠厚,武艺过人。延和三年(434),从世祖拓跋焘镇压山胡白龙于西河,屠其城,别破余党,斩首数千级。改封临淮王,拜镇东将军。太延二年(436),改封淮南王,使持节、都督河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镇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威名甚著。太平真君八年(447),与武昌王拓跋提率并州诸军镇压吐京胡曹仆浑于河西。拜前锋大将军,都督诸军事,北破柔然,运军储于比干城(今山西汾县西北)。十一年(450),从征悬瓠(今河南汝南县)。旋拜都督雍秦二州诸军事、镇西大将军、雍州刺史,镇长安,绥抚秦土,得民夷之心。后复为虎牢镇都大将。高宗拓跋濬时,转都督凉州诸军事、镇西大将军。高祖初,入为中都大官,拜侍中,转征西大将军,迁司徒。赐安车几杖,入朝不趋。谥靖王。

猜你喜欢

  • 镇海城

    即“称海城”(1882页)。

  • 婆鲁屋拉

    见“艾拉汗”(436页)。

  • 高句骊

    古族名与古国名。省称句骊,《魏书》等作高句丽。公元560年北齐废帝封其王为高丽王,自此亦称高丽。为古貊族一支,有说即《周书·王会解》中之高夷。汉武帝破卫氏朝鲜后,以高句骊地因其名置县,

  • 八邻部民暴动

    元代蒙古族人民反抗活动之一。至正七年(1347)九月,蒙古八邻部内哈剌那海、秃鲁和伯因不堪忍受蒙古封建主的压榨和奴役,率领本部蒙古牧民发动起义,截断岭北驿道,阻滞了驿站运输和使臣往来,后被镇压。

  • 小使者

    高句骊国官号。其名初见于《北史》,为高句骊国十二等级(《周书》加※“褥萨”为十三级)“大官”中的第九等。位于※“太大使者”,※“大使者”(汉魏史书中记载的高句骊国官名无此区分,仅名为※“使者”,为第七

  • 媿后

    见“狄后”(1104页)。

  • 土司

    元、明、清时期对朝廷任命西南、西北及湖广等地的民族首领为地方各级官职的统称。职名有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诸司及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尊卑品秩,各有差等。一经授职,均为世袭,但“袭替必奉朝命,

  • 桂林宝积岩古人类文化遗址

    壮族地区原始人文化遗迹。位于广西桂林市内。1979年出土两枚人牙化石,属晚期智人。同时出土12件石器,其中包括石核、砍砸器和刮削器,以石核为多,为锤击法单向加工。与石器伴存的有哺乳动物化石6目16种,

  • 抛乌根

    布朗语音译,意为“村寨头人会议”。又称“爹妈会”。村寨在分配土地、接纳新成员或举行宗教祭祀等重要事务前,先由头人开会商议,提出处理意见或作出决定,然后召开全村寨群众会议通过。

  • 元世祖平云南碑

    元代古碑。在云南大理城西约1公里的苍山中和峰下。元大德八年(1304),平章政事也速答儿建言所立。碑面由上下两截黑色青石相接而成,竖于石龟(实为赑屃)背上,高4.44米,宽1.65米,额题篆书《世祖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