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乌桓校尉
官名。西汉始置。秩比2千石。武帝元狩(前122—前117年)年间,匈奴为汉将霍去病所败,势衰,乌桓摆脱其统治,附汉,被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助汉侦察匈奴,汉置护乌桓校尉,持节监领乌桓各部,使其勿与匈奴通,后一度停置。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相继附汉,被置于缘边诸郡,助击匈奴、鲜卑,汉复置校尉于上谷宁城(今河北宣化西北),下领长史1人,司马2人,开设营府,执掌赏赐、质子、互市等,兼领鲜卑事宜。魏、晋时沿置。
官名。西汉始置。秩比2千石。武帝元狩(前122—前117年)年间,匈奴为汉将霍去病所败,势衰,乌桓摆脱其统治,附汉,被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助汉侦察匈奴,汉置护乌桓校尉,持节监领乌桓各部,使其勿与匈奴通,后一度停置。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相继附汉,被置于缘边诸郡,助击匈奴、鲜卑,汉复置校尉于上谷宁城(今河北宣化西北),下领长史1人,司马2人,开设营府,执掌赏赐、质子、互市等,兼领鲜卑事宜。魏、晋时沿置。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年)12月爆发于新疆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称迪化辛亥起义。自1905年同盟会建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并迅速发展到新疆,许多革命党人到迪化和伊犁
珞巴族义都部落杜曲地区首领,抗英法侵略者的志士。清咸丰元年(1851),法国天主教神父噶拉克来到瓦弄,试图从察隅地区进入西藏东南部广大地区传教,随后滞留在察隅地区进行活动,其侵略行径激起珞巴族人民的不
清与民国时期官署名。全称“多布库尔路协领公署”。因所统居民分布在多布库尔河流域而得名。康熙年间(1662—1722),清廷为加强对鄂伦春族的管理,在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的同时,根据鄂伦春人的氏族组织及分
即“它斯罕”(630页)。
旧时瑶族地区盛行的一种迷信习俗。凡家中小孩体弱或多病须“拜寄”于某人或某物以消灾,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长。若“拜寄”对象是人,必选人畜兴旺和健康长寿的老人,越老越好,要请巫师举行一定仪式,“拜寄”后,由“
见“多伦人”(849页)。
见“满五索”(2389页)。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牧地东界敖汉旗,西界正蓝旗,南界皇庄屯,北界翁牛特旗。元属大宁路,明初隶大宁都指挥使司,后为察哈尔所据。天聪年间,喀喇沁部长苏布地偕从叔色棱等降后金。九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七年(1409)三月和永乐八年(1410)十二月所设木里吉卫均称作默尔根卫或默尔根河卫。
契丹民族俗称夏至之日为朝节,是日,妇人进献彩扇,并互赠粉脂囊相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