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鲁特

布鲁特

清代汉籍文献对柯尔克孜族之称呼。原文来自托忒语,意谓高山居民。有东、西两支。分布于新疆伊犁至阿克苏、乌什山地间的,称东布鲁特。有萨雅克、察哈尔萨雅克、萨拉巴噶什等5部(或称5鄂拓克)。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定边左副将军兆惠领兵追击准噶尔宰桑哈萨克锡拉至其地,其首领图鲁拜表示愿率所部归附,受召入觐,乾隆帝宴之于避暑山庄万树园。分布于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卡伦外之崇巴噶什、希布察克、额得格讷等十五部(又称十五鄂拓克),称西布鲁特。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平定大小和卓木后,亦相率附清。其首领称“”。清朝政府据其归附先后、忠诚程度和效力情况,分别授予各部首领以二至七品顶戴。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少量农业。每岁俱遣人向清朝献马匹,并不时派人到伊犁、乌什、喀什噶尔等地贸易。最喜内地出产之茶叶、瓷器、绸缎、布疋、烟、酒等物。近伊犁者,每隔一年由伊犁将军遣领队大臣率众前往巡查一次。常年稽察,则由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专辖。19世纪沙俄扩张主义势力和阿古柏窜犯新疆时,与新疆各族人民并肩战斗,谱写了许多动人的爱国诗篇。同治二年(1863),沙俄军队侵入纳林河流域时,当地布鲁特人在鄂斯满等领导下,曾于松库勒(今桑乔耳湖)予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光绪二年(1876),居于阿赖山区的西部各部落,在阿卜都拉伯克领导下,消灭了大量入侵俄军。三年,清军击败阿古柏收复阿克苏后,阿合奇县和阿图什县布鲁特人,立刻组织起义,协助清军消灭阿古柏残余势力,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 思任法

    ?—1446明代云南麓川傣族首领。又作思任发。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思伦法子。永乐十一年(1413),代兄※思行法任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初,与明保持密切关系,屡遣使入贡示好。同时不断扩张辖地,兼并周邻孟

  • 宣抚司经历

    官名。元代设置,为宣抚使下属。职掌衙门案牍和管辖吏员,处理官府日常事务。明代授任土官,秩从八品。参见“宣抚使”(1746页)。

  • 温札德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中掌管诵经的僧人。专门负责领全寺僧众诵经,亦称“经头”。凡任此职者,须对经典有较深研究,博览经文,记诵娴熟,学识、能力确为大小僧人所信服。诵经时,声调高下疾徐,倡韵起落转变,何句须鸣指

  • 卜言兔

    明代蒙古内喀尔喀巴林部领主。又称柏彦务。孛儿只斤氏。※达延汗裔孙,※速把亥长子。驻牧于辽河流域。万历九年(1581),从黑石炭等攻辽阳,大败明军,歼明将士300余人。十年,助父攻义州(今辽宁义县),被

  • 乌子江

    见“乌苏里江”(341页)。

  • 古拉兰萨

    1820—1851清代蒙古族诗人。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今辽宁省北票县)人。协理台吉※旺钦巴勒长子,著名文学家※尹湛纳希长兄。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兼通蒙、汉文,具有渊博的蒙汉古代历史知识和卓越的文

  • 兀者

    ①元代女真的一支。一作斡者、吾者、斡拙,又称吾者野人。女真语,意为“野”;一说是满语“窝集”的同音异译,意为“大森林”或“深山老林”。分布在今黑龙江下游两岸深山密林里(一说还包括松花江下游两岸的山林地

  • 认药学

    书名。藏文名《满阿西古德》。蒙古药学著作。18世纪罗布增苏勒和木用藏文写成。4卷,148叶,木刻本。包括珠宝、土、石类认药学,木、汤、滋补类认药学,草类认药学,盐灰,动物产品认药学四大部分。书中将药物

  • 孟心史

    见“孟森”(1557页)。

  • 屈支

    即、“龟兹”(1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