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西藏宫名。梵语音译,意为“佛教圣地”。在拉萨市西北布达拉山上。藏语原称“玛波日”,意为“红山”。相传自公元7世纪中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在此山南麓依山建宫室后,始有此名。早年凿建的藏王修法洞“却杰珠普”位于红山顶部,至今尚存,余皆遭雷电与兵燹毁坏。清顺治二年(1645),五世达赖命第巴索南绕丹主持重建,至十年(1653),建成白宫部分,遂从哲蚌寺噶丹颇章迁此。该处遂渐成为西藏政教中心。康熙十八年(1679),桑结嘉错任第巴后,集中西藏大量财力、物力,历时三年,鸠工建成红宫部分。后历经不断增修扩建,始具有现在的规模,成为高耸于拉萨市内的一座辉煌壮丽的宫堡式建筑群。全部为土木石结构,东西宽420米,进深约300米,最高的宫室13层,其金顶距地面117米多。共有房屋近万间,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全部建筑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气势磅礴,为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其中有宽大的石砌阶梯,有供达赖等举行庆典、处理政教事务和居住的东大殿、东西日光殿和寝宫,专门供奉五世和七至十三世达赖肉身灵塔的灵塔殿、享堂,众多的佛殿、经堂、廊庑、庭院。还有摄政、噶厦、译仓的办事房,僧官学校的教室、僧舍等。宫内存有大量精美的塑像、雕像、卷轴画、壁画、佛经、史籍、法器、供器、幔幛、清朝皇帝牌位,明清两朝赐的匾额、封诰、册印、礼物。五世达赖灵塔高约15米,系用3721公斤黄金页皮和无数珍珠、宝石包裹,镶嵌而成。解放前,其管理机构称孜恰列空,意即布达拉宫管理处,由机巧堪布,即总管堪布主持。解放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石垒部

    见“迪烈部”(1428页)。

  • 蒙古官制

    蒙元、明、清时期蒙古族地区之官制。其官制从无到有,由简至繁,经历了漫长历史进程,蒙古国建立前,成吉思汗草创时期,官制简古,有“火儿赤”、“博尔赤”、“火你赤”、“莫伦赤”、“云都赤”、“阿黑塔赤”、“

  • 阗颜山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又作寘颜山。约为今蒙古国杭爱山南支。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汉大将军卫青渡漠击匈奴,大败单于兵,北追至其地而还。

  • 归化城土默特右翼旗

    清归化城土默特二旗之一。后金天聪六年(1632),俺答汗后裔俄木布避察哈尔部林丹汗侵扰,携古禄格、杭高等归附。后俄木布反,被平定。崇德元年(1636),编所部为2旗,称归化土默特,为内属蒙古,不设札萨

  • 席力图呼图克图五世

    1713—1750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高僧。内蒙古归化(今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活佛。出生于内蒙古乌喇特中旗。台吉察罕之子。蒙古族。康熙五十一年(1712),席力图呼图克图四世圆寂后,经寻访被确认为转

  • 察罕诺门汗

    见“阿旺洛桑丹白坚参”(1251页)。

  • 阿克撒卡尔

    ①解放前新疆南部农村基层组织的头人(一作庄园总管)。有的地方也称为“泰维西”。维吾尔语意为“耆老”之意。有县、区、乡、村等不同等级。乡级以上的一般都为地主阶级把持,村级的一般是小地主或其仆从。他们是依

  • 载湉

    1872—1908清朝皇帝。1875—1908年在位,年号光绪。满族,爱新觉罗氏。道光帝※旻宁孙,醇亲王奕譞次子。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同治帝死,无嗣,遂入继称帝,时年4岁,由慈禧太后训政

  • 北魏孝庄皇帝

    见“元子攸”(235页)。

  • 钟都赉卫征诺延

    见“庄秃赖”(8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