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尔龚语

尔龚语

又称道孚语。四川省部分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道孚、炉霍、新龙等县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金川、壤塘、马尔康等县。使用人口约4万多。尔龚语分西部、中部、东部、北部4个方言,方言间不能通话,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语法差别不明显。语音特点有:复辅音很丰富,一般均在200个以上,分二合和三合两类,由前置辅音、基本辅音和后置辅音按一定规律结合而成。单辅音在40个以上,塞音、塞擦音、擦音均分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面前(舌叶)、舌面中4套,有唇齿部位的擦音和小舌部位的塞音、擦音。边擦音有清浊之分。单元音一般有10多个,有的方言分卷舌与不卷舌两套,有的方言分鼻化与非鼻化两套,未发现长短、松紧对立现象。复元音有二合和三合的,二合复元音以后响为主,有少量后响复元音和三合复元音,介音有i、 u、 y 3个,辅音韵尾有4—8个不等,没有复辅音韵尾。声调发展不平衡,有两个方言有声调,但区别词义的作用不大。语法特点有:形态较丰富,虚词和形态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词类有名词、数词、代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情感词10类。名词有复数、指小范畴,用加后缀方式表达。量词较丰富,数词和量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分单数、双数和多数,有格语法范畴,分主格、领格和宾格,用词根元音屈折和添加后加成分等手段表达。动词有人称、数、时态、式、态、趋向等语法范畴,用词根屈折变化、添加前后附加成分、重叠词根等多种形式表达。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形容词有丰富的叠音藻饰语,基本形容词词根常采用重叠形式。结构助词比较丰富,有限制、施动、受动、工具、处所、从由、比较、定指等8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面,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状语放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有:单音节或由单音节复合成的合成词是词汇的主要成分,有一定数量加词头词尾构成的词。合成词的方式有并列、偏正、支配、表述4类。四音联绵词较丰富。有一定数量的汉语借词和藏语借词。

猜你喜欢

  • 关于抗战中民族问题提纲

    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纲领性文献。1940年7月,经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拟定,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提纲主要以蒙古族为例,论证了蒙古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指明日本帝国主义对蒙

  • 昔里伯

    见“失里伯”(590页)。

  • 雾社起义

    20世纪30年代初台湾高山族人民发动的举世闻名的抗日武装起义。雾社位于台湾中部山区,日本占领时属能高郡辖地(今南投县仁爱乡),共有11个高山族村社,是日本殖民主义者统治“番地”的中心之一,能高郡警察课

  •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甘宁边区分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团体。1940年10月7日在延安成立。鲜维峻、金浪白任正、副干事长。1941年春,关中、陇东、三边各分区相继成立分会和支会。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分裂阴谋,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毡的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在月祖伯位下。成吉思汗西征,命长子术赤往攻毡的。遗址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克孜尔奥尔达(彼洛夫斯克)东南约29公里处。

  • 他子

    十六国时期鲜卑乙弗部首领。※乌地延弟。率部驻牧于西海(又作曲海、屈海、青海,即今青海湖)一带,东邻南凉,南界吐谷浑。因居青海,号称青海王。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随兄率两万余户降西秦乞伏炽磐。不久

  • 五如

    唐吐蕃政权所辖五个军政单位之总称。“如”藏语音译,意为“翼”。7世纪,松赞干布赞普仿唐府兵制创设,将吐蕃分为五大军政区,即伍如、约如、叶如、如拉及苏毗如(即孙波如)。各有固定辖区:伍如即中央翼,以拉萨

  • 温纳支郢城

    宋代邈川(今青海乐都)吐蕃部落首领。※温逋奇之孙。其父一声金龙死后,继为部落首领。邈川一带部落多归之。统率部众28族,有兵6万余人。辖地西接董毡,南距黄河勺家族,东界咱家族,北邻夏国。熙宁六年(107

  • 神圣孝章皇帝

    见“耶律宗真”(1315页)。

  • 客失的迷

    古突厥部之一。元代为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译“林木中百姓”)之一。又译客思的音、克失的迷。此称始见于唐代,位于唐努乌梁海之克木池克河畔之摩崖题铭及敦煌文书古藏文抄本均提及此部。法人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