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宰相府

宰相府

①历代总揽政务的官员称宰相,其官署称宰相府。 ②契丹王朝中央官署。建置于开国前※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辽史·列传》曾记,萧只鲁于遥辇氏时为北府宰相。有人推测,是府建立可溯至※涅里扶立※阻午可汗之时(735年)。时掌契丹八部之政,为管理部族的机构。《百官志》载,契丹开国后,“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宰相府亦北、南两面分置。《太祖纪》称:辽太祖四年(910)七月,“以后兄萧敌鲁为北府宰相,后族为相自此始。”神册六年(921)正月,※耶律阿保机任其弟※耶律苏为南府宰相,“宗室为南府宰相自此始。”北、南宰相府皆属※北面朝官,“掌佐军国之大政”(《百官志》)。一说此为辽初情况,自辽太宗大同元年(947)以后置北、南枢密院,实权渐由府移院,然府相亦参预国事决策。一说宰相府是部族官衙,北枢密院位其上,实际相权属院,三使契丹的余靖在《武溪集·契丹官仪》中云:“汉宰相必兼枢密使乃得予闻机事。”北、南两宰相府各设左、右宰相,总知军国事,知国事。北宰相府,“国舅世帐五预其选”。南宰相府,“皇族四帐世预其选。”

猜你喜欢

  • 述不姑

    见“术不姑”(490页)。

  • 胥要德

    ?—739渤海王国官员。文王大钦茂时官若忽州都督、忠武将军。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日本天平十年),受命为聘日大使。适因南海阻风,取道渤海归国之日本朝唐使者平群广成至,遂与副使己珍蒙等于翌年分乘两船赴

  • 瑞甸义塾

    延边地区第一所朝鲜族私立学校。1906年由李相高、王昌东(朴茂林)等创设于今吉林省龙井市。以其为中心集结起来的反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纷纷到各地设立私立学校,如昌东、光成、明东、正东等讲习所,开展民族

  • 觉罗耆龄

    ?—1863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累官袁州府知府。咸丰三年(1853),会同文武分段守御,防太平军由广西入江西,赏戴花翎。六年(1856),擢布政使。后奉曾国藩令率赣兵在

  • 吃洛若洛谟瓜

    傈僳语音译,即“牧羊调”。傈僳族民间叙事长诗。世代口头相传,为傈僳族口头诗歌中流传很广的优秀作品之一。叙述旧社会男女青年翻山越岭,寻找牧场;在风霜雨雪里牧羊、剪羊毛、纺羊毛、织毯的劳动生活。以真切动人

  • 失儿古额秃

    见“述律哥图”(1348页)。

  • 梅塔阿功

    狍头皮帽。鄂温克语音译。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境内鄂温克人传统狩猎用帽。因利用狍子头皮原样制作得名。一个狍头皮做一顶帽盔,对眼、耳、角部位稍作加工,再用一块狍崽皮作帽沿。戴着进山打猎,远看象狍子一样,便于

  • 章嘉呼图克图

    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转世活佛之一。佛教传说,有十三位先世。因第十三位先世扎巴鄂色出生于青海互助县红崖子沟乡张家村,明崇祯三年(1630)任青海郭隆寺(后改称佑宁寺)法台,故以村名称为张家活佛(清康熙时以

  • 条列和卓

    见“倭里罕”(1889页)。

  • 甲喇

    清代八旗组织中旗直辖单位的名称。满语音译,汉译参领。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规定,每固山(满语音译,“旗分”之意)下辖5甲喇,每甲喇下辖5牛录(汉译佐领)。随着八旗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