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宁玛派

宁玛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藏语“宁玛”意为“旧”或“古”,意即“旧派”,指其传入西藏最早、历史最久,并一直保持古老的宗派传承。因其僧人衣帽尚红,又俗称“红教”。该派主要教法是密教,从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在位)始,请印僧入藏译讲旧密咒经典及其思想内容,并于779年建西藏第一座主要传播旧密咒的桑耶寺。其教法分为九乘:即共三乘、内三乘及外三乘。其间之“共三乘”为显密二教所共奉,“外三乘”为密宗诸派所共行,而“内三乘”则为宁玛派所独有。其中外三乘中所倡导之大圆满法(即口诀大圆满),为该派之最高密法(属无上瑜伽密),是该派最有代表性的教法,其中之所谓“心要”即藏文所载之“宁提”尤具特色。作为中心修习方法的双身修法即包括在大圆满法中的教授部,这是此派最重视的见修之法,学此法旨在令其门徒觉悟生死涅槃,圆满无缺(即实现“大圆满”)。其在教典上之“伏藏之法”(即掘埋伏于地下之佛经)为该派所着力传导。所学虽兼显密,但以新旧密咒为主,其间之八部密法(怛特罗)为该派所独有。该派所学教典及仪规,在方法和思想上吸取本教一些内容为其所用,并由此影响以后的其它教派,这也是该派至今尤存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派主要寺院是多吉查寺、敏珠林寺、佐钦寺、噶陀寺、西钦寺等等,其寺内组织与其它教派相似。该派之主要创派及传播人物是莲花生、“三素尔”及隆钦然绛巴等等。今日宁玛派主要分布于甘青川藏区,西藏虽不多,但是中心。目前国际上影响较大,所谓“藏密热”即因学该派之大圆满法及瑜伽功而方兴未艾。

猜你喜欢

  • 四大贝勒

    清天命、天聪年间满洲贵族四大实力集团的首领。即努尔哈赤次子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次子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第五子三贝勒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八子四贝勒皇太极。天命年间(1616—1626)四人辅佐

  • 那木岱

    清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西喇氏。克什特子。初袭伯父克什图牛录章京兼半个前程世职。顺治五年(1648),从征南大将军谭泰征江西叛镇金声桓,数败敌军,复率本固山兵败高总兵3千兵,并同罗什率兵败城内出击之兵

  • 和硕特南左翼后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阿喀公贝勒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固始汗玄孙噶尔丹达什率众归清。五十年(1711),封辅国公。雍正元年(1723),叙功晋镇国公。三年(1725)授札萨克,建旗。下设1佐

  • 八旗通志

    书名。清代记载八旗制度的志书。前后两次纂修。雍正五年(1727)鄂尔泰(1677—1745,满洲镶蓝旗人)等奉敕撰,乾隆四年(1739)成书,题为《八旗通志》初集。253卷。分为八志:旗分、土田、营建

  • 二十一史

    见“二十四史”(6页)。

  • 到康到牛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西盟翁戛科、音后、龙坎等一些村寨在婚礼时男家招待客人所剽的牛和猪。这些牛和猪实际是婚前女方家向男方家所要的聘礼,但一般不送到女方家,否则别人会嘲笑女方家“卖姑娘吃”。

  • 索县

    地名。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河北岸之索曲河流域。东邻丁青县,南接比如县,西连班戈县,北倚巴青县。原为索宗。为内地入藏之重要中间站,元代为乌思藏和朵甘思两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交界处,设有大驿站。1959年改称

  • 札恩达勒

    达斡尔族的一种民间歌曲。达斡尔语音译,山歌之意。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歌词不固定,多为触景生情,即兴吟唱。又往往不唱词,只用“讷依哟”等虚词填充。由于散居,各地区曲调也不尽相同。曲调高亢、悠扬,

  • 天课

    伊斯兰教内的一种赋税。阿拉伯语意译,音译“扎卡特”。为穆斯林“五功”之一。中国穆斯林称为“功课”。是伊斯兰教法定的施舍,即奉“真主”命令征收的宗教赋税。又称“济贫税”,是为了“隆施济以防聚敛”。伊斯兰

  • 前秦

    十六国之一。氐族苻氏所建政权,故又称氐秦。东晋永和六年(350),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首领※苻洪乘后赵衰亡之机,在枋头(今河南淇县东南)自立为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欲西返关陇,旋暴死。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