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妥懽贴睦尔

妥懽贴睦尔

1320—1370

元朝末代皇帝。又译妥懽帖木尔、妥懽帖不耳、妥懽帖睦尔、妥欢帖穆尔。蒙古孛儿只斤氏。明宗※和世㻋长子。天历三年(1329),父被文宗图帖睦尔毒害后,于至顺元年(1330),被文宗贬徙高丽大青岛,次年复徙广西静江(今广西桂林)。三年文宗死,遵遗诏,其弟懿璘质班即位,旋死。次年,被文宗后卜答失里立为帝,即位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利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权臣互相倾轧,加强统治。元统三年(1335),以谋逆罪诛中书左丞相唐其势及其弟塔剌海、妹皇后伯牙吾氏。至元六年(1340),以欺君、变乱祖宗成宪罪,黜中书大丞相伯颜为河南行省左丞相。同年,以原谋逆明宗罪,撤文宗庙主,贬徙文宗皇后卜答失里于东安州,放文宗太子燕帖古思于高丽。十四年,以劳师无功罪,削中书右丞相脱脱职。十六年,又以谋废立罪,杀中书左丞相哈麻。皇室内争权斗争持续未断,二十五年,皇后奇氏与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外依统军将领扩廓帖木儿,“欲胁帝禅位”,未果。宫廷内形成帝派和太子派,矛盾尖锐化,军阀亦趁机相互攻伐,酿成混战局面。在位期间,复科举,兴学校,命有司举荐人才;提倡修史制法,相继诏修累朝实录及后妃功臣列传、《至正条格》、《宋史》、《辽史》、《金史》,编《六条政类》。由于“怠于政事,荒於游宴”(《元史》卷43),委政于权臣,纲纪紊乱;滥赐田钞,泛修佛事,财政枯竭;诸王权贵横征暴敛,将相忙于争权,政局不稳;加之水旱灾害严重,各族人民不断起义。十一年,爆发以红巾军为主的农民大起义,动摇了元朝的统治。二十八年(1368)七月,在朱元璋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前,北走上都,元亡。次年奔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附近)。明洪武三年(1370)病卒。庙号惠宗,明太祖加号顺帝。

猜你喜欢

  • 隋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隋唐魏征(580—643)、长孙无忌(?—659)等奉敕监修,参加执笔者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85卷,包括帝纪5卷,志30卷,列传50卷。征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入唐官至侍

  • 品打鲁瑰部

    见“品达鲁虢部”(1651页)。

  • 吐蕃敦煌石窟

    指公元781—848年间吐蕃占领敦煌时代的石窟。据统计有洞窟46个,多为9世纪所凿。石窟外形大多为覆斗窟形,帐形龛,长方形窟门。在壁画中突出吐蕃赞普及其臣工、侍从等人物,如158窟的诸国王子※《举哀图

  • 张家口至内蒙古驿道

    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之一。康熙三十二年(1693),命吏部侍郎布彦图、侍学士额赫礼负责建立。张家口俗称东口,驿站自东口起,北入内蒙古境逐一设置,计:在察哈尔境内设察汉托罗盖、布尔哈苏台、哈留台、鄂罗依琥

  • 小王舍城

    见“缚喝”(2416页)。

  • 萧陶苏斡

    辽臣。字乙辛隐。契丹族。突吕不部人。为奥隗部节度使萧里拔之孙。史载其为人谨慎,不妄交。道宗时入仕。清宁九年(1063),国内发生“重元之乱”,举家赶赴道宗行宫,投入平叛。时年尚幼,已如成人,补笔砚小底

  • 丁巴教

    普米族信仰的原始宗教。普米语“丁”意为“土地”,“巴”指“普米”,丁巴教即“普米土地上的宗教”。因称巫师为“丁巴”,故名。后称巫师为“韩规”,又以此为名。普米人迷信鬼,认为妇女不育、患疾病、遭灾难等,

  • 托新卫

    见“塔赛卫”(2159页)。

  • 贪汗山

    西域古山名。见《隋书·西域传》。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北赤石山之北70里。夏有积雪。山北为铁勒界。《新唐书·回鹘传》云:铁勒部众推契苾哥楞为易勿真莫贺可汗,据贪汗山。据清《西域图志》考订,即今

  • 立山

    ?—1900清朝大臣。内务府蒙古正黄旗人。土默特氏。字豫甫。咸丰八年(1858),由官学生奖奉宸苑笔帖式。同治九年(1870),升八品苑丞。十一年(1872),赏加护军参领衔,俟升六品苑丞后,以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