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夷俗记

夷俗记

书名。亦名《北虏风俗》。明朝兵部尚书萧大亨著。成书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书前有作者自序,正文由匹配、生育、分家、治奸、治盗、听讼、葬埋、崇佛、待宾、尊师、耕猎、食用、帽衣、敬上、禁忌、牧养、习尚、教战、战阵和贡市等20章组成。内容记述明代蒙古族(主要是东蒙古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经济生活、法律制度、军事组织、兵力兵器、习尚禁忌和宗教信仰等风俗习惯。作者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任山西榆次县令,后历任宁夏粮储郎中、宁夏巡抚、宣大总督等边关要职。数十年中留心边务,注意蒙古内情,根据其见闻,撰成是书。自云著书之宗旨是告诫人们,蒙古虽强,但只要熟悉“虏情”、“弃我所短,习虏所长”,改善边防,加强战备,亦可战而胜之。故在书中带有对蒙古族的敌意和歧视观点。排除其错误观点,此书为研究明代蒙古族军政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较完整而十分珍贵的资料,可与※《俺答汗法典》、※《蒙古源流》等蒙文文献相参证。该书有旧抄本,题名《北虏风俗》,并附《北虏世系》。明万历刻本《宝颜堂秘笈》中作《夷俗记》,无序言及世系。清代刻本均作《夷俗记》。还收入《明宁攘全编》、《广百川学海丛书》、《续说郛》等丛书中。美国学者塞瑞斯将该书译成英文,并作了详细注释,刊载于《华裔学志》1945年第10卷。

猜你喜欢

  • 宝坻镜

    契丹小字铜镜。是镜在解放后于内蒙古喀喇沁旗一废品收购站中发现,现藏内蒙古博物馆。以左下方镜侧阴刻汉字“宝坻官”字样取名。正八角形,边长5.6厘米。镜背正中有纽,纽有系穿,四周留边,上下左右铸缠枝花纹图

  • 弗力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五年(1407)正月所设甫里河卫改作佛林、佛林河卫。

  • 和买

    官府强行购买民间货物的措施。源于唐、宋,金、元沿之。元代,凡军用马驼、料草,宫廷所用缎疋、皮货等,均按户等高下,田产多寡分摊,诸色户与民均当。军、站户一度获免,以钱助民和买。其制弊端甚多,由于官府给价

  • 飞

    参见“抛绣球”(1058页)。

  • 沙州曷骨萨部寺户文簿

    吐蕃古藏文文书。原藏文收入托玛斯《关于新疆的藏文文献集》。文簿是由名叫波村的人所记,是一件呈文。曷骨萨部系敦煌吐蕃占领区汉人部落之一。文簿载,该部辖区内有普光寺及灵图寺。此二寺均有许多寺户,是为吐蕃占

  • 拉马驹

    土族语称“苏·哈达”,意为“附加聘礼”。汉语称“奶母钱”。旧时青海互助县土族婚俗。相传古时“苏·哈达”为1匹3岁马驹,拉之作为附加聘礼,故名。后乃以钱物代替。婚礼席间,先由执客代男方主人向红仁其(或译

  • 休留残

    见“伏连筹”(797页)。

  • 丸都县城

    见“桓都县”。

  • 嘎木

    门巴族民间的一种木制大长柜。采用硬质木板制作,一般长170厘米、宽60厘米、高100厘米。四周及底部均由榫孔衔接,其盖为活动的板块,内用竖板间隔2—3格。门隅北部地区每个居室都陈设若干个,供存放粮食、

  • 干越

    古族名、古国名。古代越族一支。《汉书·货殖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干越,南方越别名也”。分布在荆楚和吴越之间的滨湖地区,即今之安徽、江西及江苏比邻地带。西周时已与中原华夏族有密切往来,并建立方国。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