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多罗那他

多罗那他

1575—1634

藏传佛教觉囊派高僧。原名觉囊衮噶宁波。藏族。生于卫藏交界地之喀热琼尊(又称觉摩喀热)。出身惹氏家族。父名朗杰彭措,出生时头有白发,时称“白发婴”,初名斯觉多杰。相传其4岁时被认定为觉囊衮噶卓乔大师转世。初学经于觉囊寺(即觉木囊寺)。万历三十二年(1604),从乍米扬坎架札木素受比丘戒,并依卫藏众多师长学法。后任觉囊寺住持。时印度僧人因国内动乱纷纷进藏,他热诚接待、供养,并依印僧口述撰《印度佛教史》,成书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在仁蚌巴支持下势力大增。后在藏巴汗支持下,集资建达丹彭措林寺(后五世达赖更名甘丹彭措林寺,简称丹达寺),渐负盛名。应蒙古喀尔喀部之请,前往蒙古长驻传教,四世达赖赐以“大慈迈达里呼图克图”名号。在蒙古传教20余年,久居库伦(今乌兰巴托),深得王公百姓崇信,被尊称为“哲布尊丹巴”(藏语意为“尊圣”),蒙语又称“温都尔格根”(高位光明者)、“帕克托格根(圣光明者),成为蒙古掌教喇嘛。又先后被尊为“大慈诺门罕”、“博硕克图济农”,号为“转金轮彻辰济农汗”。晚年录完金字甘珠尔经,在藏巴汗支持下请180人抄写甘珠尔经200函。崇祯七年(1634),于库伦圆寂,转世为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衮布多尔济之子札那巴札尔,即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此后依次转世。所著《印度佛教史》(即《印度正法宝弘扬史明示》)最为有名,国内外均有译本流传,为研究印度佛教史权威著作。所著《多罗那他秘传》(3部)、《自传》、《显密法门》、《觉囊寺志》、《丹达寺志》等均很出名。

猜你喜欢

  • 杨飞龙

    晋代仇池氐人首领。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百顷氐王※杨千万之孙,前仇池国君主※杨茂搜养父。后袭氐王爵。至晋武帝时(265—290),势渐强盛,受晋封为假平西将军(一作假征西将军),还居略阳(

  • 张文湛

    清末民初纳西族著名书画家。字丽川。云南丽江九河人。大理守营都司张润义子,著名诗人李玉湛得意门生。本是杜文秀起义军大司卫姚得胜之子,生父不屈战死后,随母逃归丽江大研镇避难,被张润收为义子,改从张姓。自幼

  • 胡柳陂之战

    五代后梁与晋间战役之一。后梁贞明四年(晋天祐十五年,918)十月,晋王李存勖(沙陀人)谋逼大梁(今河南开封),自魏州率师次于杨刘(今山东东阿县东北古黄河南岸),略地至郓、濮而还,营于麻家渡(今山东鄄城

  • 耶律狼德

    契丹遥辇氏联盟时期部落首领。名又作狠德。史载其“暴横益肆”(《辽史》卷75)。时因嫉大迭刺部夷离堇(军事首领)匀德实(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祖父)总揽兵马,主掌刑辟,操部落联盟实权,纠合部分部落贵族起兵争

  • 蚩尤

    古代九黎部落首领。传说有兄弟81人(81个氏族),能制造刀戟弓弩等兵器,能呼风唤雨,勇猛善战。曾与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争斗不已。后兵败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东南),被黄帝所杀。其冢在今山东东平县。有谓乃“南

  • 计倪

    亦作计然。春秋末越国著名谋士。字文子。原为晋国人,后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曾应越王勾践之召,谈君主治国盛衰之道。并向越王指出,欲报强吴之仇,兴师者必先“内蓄五谷,实其金银,满其府库,厉其兵甲”,否则,

  • 玛木特玉素布

    ?—1676托钵僧。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一译穆罕默特·优素甫。又称麻札尔帕夏(王)。※玛木特·额敏和卓长子。原籍撒马尔罕达合比德村人。早年到过麦加和欧洲。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徙居喀什噶尔(

  • 玄玉浆

    元代宫廷饮料。对“黑马湩”(蒙语“哈剌忽迷思”)的雅称。其制比一般马湩精细,取马乳,经发酵,搅动七八日之后方成,味甘,色清(一般马膻则色白而浊,味稍酸而膻)。供贵族、领主饮用。元代被列入“八珍”,用于

  • 察罕帖木儿

    ?—1362元末将领。字廷瑞。畏兀儿人,一说为乃蛮种人。祖籍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自曾祖阔阔台随元军收河南,遂定居颍州沈丘(今安徽临泉西北)。至正十二年(1352),组织地主武装数百人,

  • 北凉沮渠安周造寺功德碑

    碑刻。清光绪(1875—1908)年间于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出土。碑铭用汉文书写,由中书郎中夏侯粲撰文。共22行,每行47字。上部略有残损,尾记有“监造法师法铠、典作御史索宁”题名。承平三年(445)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