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骨
参见“拾骨葬”(1621页)。
参见“拾骨葬”(1621页)。
藏语作“孜西”。唐代吐蕃社会的卜算或占卜方法。主要流行于贵族统治阶级中,以卜行为之吉凶。据《德乌佛教史》载,即:吉星算、护身算、天象算及胜利算。
蒙古族特有民间传统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或“朝儿”。因琴杆顶端饰以雕刻精细的马头,故名。一说前身为“奚琴”,来源于东胡系的“奚”(库莫奚)。相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时,在蒙古地区已有所流传。蒙古民
即“答儿罕”(2238页)。
唐代吐谷浑人墓志。中宗神龙二年(706)刻制。1949年后出土于武威城南天梯山,拓片今存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志高约58厘米,广约57厘米。志文25行,行25字,正书。志盖中央为“大唐故政乐王墓志铭”
古刀名。为东魏官员及冶炼家匈奴人綦母怀文所铸造。怀文巧思博艺,善铸冶,总结北方诸族冶炼经验,创“灌钢法”,以生熟铁相浇,用牲畜溺脂进行浴淬处理,而制成此刀,锋利无比。据《北齐书·綦母怀文传》载,其具体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驻锡扎什伦布寺最高活佛的称号。“班”梵语“班智达”一词简称,意为“通晓五明之学者”;“禅”藏语音译,意为“大”;“博克多”(或博克达)蒙语音译,意为“圣者”。明崇祯十五年(164
书名。亦名《天方性理图传》。清代回族学者※刘智撰。成书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前后。包括本经(5章)和图传(5卷)两部分,图以著经之理,传以详图之义。乃合伊斯兰教一神论与中国儒家性理学说为一体,论
即“阿史那思摩”(1233页)。
见“崇德可汗”(2060页)。
古州名。北周武帝置。治所在沙渠县(今湖北恩施)。隋改清江郡,唐改清化郡,乾元(758—759)初,复名。宋因之,领清江、建始2县。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并清江入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改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