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默特万户

土默特万户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亦称“十二土默特”。属※右翼3万户。一说其名称源于古老的“秃马惕”部落。明代,由右翼的蒙古勒津(满官嗔)、多伦土默特(多罗土蛮)等12个大部落及若干小部落组合而成,故统称十二土默特。最初由非元裔的异宗领主分别率领,因战乱而不断迁徙。满都鲁(1475-1479)时,蒙古勒津是这一集团的代表,其首领脱罗干、火筛父子助大汗翦除权臣癿加思兰,火筛以功尚满都鲁次女伊锡克公主。弘治十三年(1500)以后,火筛率部与永谢布、鄂尔多斯进入河套。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统一蒙古,封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右翼3万户济农,由四子阿尔苏博罗特接管多伦土默特等部。巴尔斯博罗特次子俺答成年后,利用济农的优势,占据十二土默特,成为万户的首领。嘉靖(1522-1566)间,俺答率部参加六征兀良哈万户,以出色战功获得汗号,势力陡增,迫打来孙汗率察哈尔部东迁于辽河,遂占据其旧牧地。同期,俺答汗率本万户进入丰州滩,收纳汉族兵民,兴办农业、手工业,先后修建大板升、库库河屯(今呼和浩特)等城镇,致土默特于极盛时期。自此,丰州滩亦改称土默川。俺答汗又西征瓦剌,进兵青海,命其子丙兔留驻青海,故青海亦有土默特的分部。隆庆五年(1571),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封贡协议,被明廷封为顺义王,子孙世袭,自此该万户亦被明朝称为“顺义王部”,明人称该万户拥有“六大部、一十二哨,东六、西六分巢”。在俺答汗倡导下,该部率先引进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开创了蒙藏关系的新时期。俺答汗卒,其妻三娘子主政近30年,因王位承袭屡起纷争,势渐衰。崇祯元年(1628),被察哈尔部林丹汗征服,其一部迁至今辽宁朝阳、阜新一带。五年(1632),后金兵进土默川。林丹汗西走甘肃,俺答汗五世孙俄木布率部投降后金。入清,归绥远将军管辖。顺义王世系如下:俺答汗(1571-1582)-辛爱黄台吉(1583-1586)-扯力克(1587-1607)-晁兔台吉(早逝,未继王位)-卜石兔(1613-1628)。

猜你喜欢

  • 金公趾

    明代音乐家、书法家。名初麟,云南晋宁县人。回族。以乡荐,任江西万安县令。崇祯(1628—1644)初,因弹劾云南巡抚钱士晋,被罢官归乡。与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友善。善歌,知音律,家有歌童声伎。又善书,字颇

  • 打来孙

    1520—1557明代蒙古可汗。亦译打赉逊、打来素、打来宋、达赉逊库登、他赉孙阔通,或称库登汗、小王子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曾孙,※卜赤长子。嘉靖二十六年(1547),父卒,即汗位。一说至嘉靖三十年

  • 中水古墓葬

    古文化遗址。中水位于贵州省威宁县境内。1977年,贵州省博物馆组织发掘汉古墓36座,出土文物273件。文物具有汉代“西南夷”风格。年代约在西汉末至东汉初,为夜郎旁小邑遗迹之一。陶器80余件。手工捏控制

  • 阿玉奇

    (1639或1640、1642—1724) 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又作阿玉气。客烈亦特氏※和鄂尔勒克曾孙。出生时,适逢祖父书库尔岱青率众西徙额济勒河(前苏联伏尔加河)。因年幼,未同行,育于外祖父巴

  • 内齐托音呼图克图一世

    (1557或1587—1653)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高僧。原名阿毕达。土尔扈特部台吉墨尔根特木纳之子。16世纪80年代前后出家为僧,赴西藏扎什伦布寺学佛,师事班禅,授法号内齐托音。后受班禅派遣到东蒙古传

  • 焉支山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又作焉耆山、燕支山、删丹山。位于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南、永昌县西。其地树木繁茂,水草丰饶,冬暖夏凉,为匈奴人重要驻牧地,与生计攸关。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匈奴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所

  • 十二生肖纪年

    历史上蒙、藏等民族以十二种动物名纪年的方法。赵翼《陔余丛考》谓十二属相之说起于东汉。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建政后,制定藏历用十二生肖循环纪年法,其排列顺序与汉历十二地支所表之十二生肖排列顺序相同,即鼠、牛

  • 宁古塔

    清地区名。亦名宁古塔将军。初治今黑龙江海林县旧街镇,康熙五年(1666)移治今宁安县治。辖域东濒海,西至吉林乌拉,南界土门江(即今图们江),北连混同江。唐虞、周、秦为肃慎氏地。汉、晋为挹娄地。南北朝为

  • 纳兰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纳剌、那懒、拿懒、内兰。似由唐代靺鞨族拿姓演变而来。居咸平府境伊改河(在今吉林怀德县境,为伊通河一支流)等地。金亡北宋后,很多迁出故地,如怕鲁欢猛安迁居大名路(治今河北大名县)

  • 纥骨氏

    见“护骨氏”(10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