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人佐领

回人佐领

清代以居京维吾尔人编立的佐领。乾隆二十五年(1760)立,初编126人,后增至329人,初授白和卓(吐鲁番一封建领主之子,入京朝觐留居)任佐领,入内务府正白旗,居西长安门外宝月楼(今北京中南海南门新华门)之南,俗称“回子营”。营内设办事公所,以内务府官员协掌其事,属内佐领,下设本族骁骑校1员、领催4名,马甲初为35名,后定59名。二十九年(1764),又于营西建礼拜寺,供居京、※年班来京众伊斯兰教徒做礼拜之用。乾隆帝宠妃、辅国公图尔都之妹容妃(即“香妃”)曾登临宝月楼朝南礼拜。此佐领除服官、执役及制作各种工艺品外,尤擅长乐技。每逢宫廷、禁苑年节筵宴,例陈回部音乐、舞蹈和杂技。乾隆四十一年(1776)以前,其乐列入宴乐之末。

猜你喜欢

  • 具弗伏

    见“具伏弗”(1427页)。

  • 萨冈彻辰洪台吉

    见“萨囊彻辰洪台吉”(2015页)。

  • 宝丰社

    内蒙古归化城(今呼和浩特)银号、钱庄行业联合组织。据说乾隆年间(1736—1795)已建立。咸丰十年(1860)的《整立钱法碑》文中曾见其名。嘉庆道光时(1796—1850),加入该社的票号、银号、钱

  • 宣政院

    元代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吐蕃军政的中央机构。世祖至元元年(1264),始置总制院。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今西藏)来朝见于宣政殿,故改名宣政院。以帝师总领其事。下设院使(秩从一品)、同知、副使、佥院、同佥

  • 卡班拜

    见“卡班巴伊”(547页)。

  • 於句折

    见“据曲”(2039页)。

  • 更庆寺

    萨迦派(花教)寺庙。意为“大寺庙”。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城欧普隆沟。清雍正七年(1729)由德格十二代土司却吉登巴才仁所建,为康区最大寺。兴盛时有僧众600—700人,土司兼寺主,实行政教合一

  • 密鲁扒

    傈僳语音译。傈僳族中基督教会的会长。司掌教会中的一切事务。为专业神职人员,依靠教徒奉献的“上帝粮”(圣粮)为生。基督教于1913年传入滇西北怒江傈僳族地区,在当地分设教区,建立教堂,发展教徒。旧时怒江

  • 南诏圣明文武皇帝

    见“隆舜”(2136页)。

  • 阿勒答

    蒙古族测量长度的单位。蒙古语音译。始见于《蒙古秘史》,旁译作度,总译作度亦作步。即成人向左右分别伸直两手,从左手中指尖端至右手中指尖端的长度,约五至六尺(因人而异),与汉族的“度”相同。早在成吉思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