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四方诸姓

四方诸姓

魏晋时与鲜卑拓跋部保持朝贡关系之四方部落。史称“凡此诸部,其渠长皆自统众”。共35姓(一说32姓),其中东方宇文、慕容2姓,南方茂春氏等7姓,西方尉迟氏等16姓,北方贺兰氏等10姓。诸部或姓大小不等,与拓跋部保持岁时朝贡,即政治上交聘或从属,经济上交换之关系。拓跋珪后,随着北魏国势壮大,兼并的部落日益增多,大都逐渐转为※内入诸姓,变成编户齐民。附:四方诸姓(三十五姓)表:

原姓氏后改姓氏原姓氏后改姓氏
宇文宇文渴侯
慕容慕容叱卢
茂眷
(茙
眷)
茂 (戎)和稽
宥连冤赖 (菟
赖)
纥 豆
嗢盆
侯 莫
达勃
库 狄
( 厍
狄)
独孤浑
太 洛
贺兰(一说
与贺赖同)
柯拔郁都甄(郁
原甄)
尉迟纥奚
步 鹿
越勒 (勤)

猜你喜欢

  • 邦单

    藏语音译,亦作“邦垫”、“班代”。西藏和四川藏族妇女腰间系的围裙状服饰。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藏区。多为彩色横条的丝织或毛织品。西藏农区是以三幅20厘米宽的彩色横条毛织料缝制,牧区是用牦牛绒或

  • 宣城卫

    见“玄城卫”(623页)。

  • 塔察儿

    ①(?—1238)蒙古国将领。又译塔察、搭察儿、答答儿。一名倴盏。许兀慎氏。成吉思汗“四杰”之一※博尔忽从孙(一作子)。骁勇善战,充宿卫,侍成吉思汗。拖雷监国时期(1227—1229),受命与耶律楚材

  • 贝来合

    傈僳语音译,亦称“哈米贝来合”,意为“土地伙有共耕”。云南省怒江傈僳族地区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地伙有共耕的原始协作形式,是原始的土地公有制向私有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由家族土地公有共耕转化而来

  • 乌稽侯尸逐鞮单于

    ?——128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拔。※万氏尸逐鞮单于弟。安帝延光三年(124),兄死,嗣立。遣温禺犊王呼尤徽会同汉将耿夔屡出塞击鲜卑。秋,为鲜卑大人其至鞬所败,渐将王被杀。顺帝

  • 纳苏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尚黑色而强大的一支人”。他称墨彝、白彝、彝家、甘彝等。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曲靖地区、昭通地区及文山、红河、大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部分

  • 天复

    辽末奚王萧斡即回离保号大奚国神圣皇帝时年号。1123年。一作天嗣,又作天阜。

  • 诃额仑

    见“月伦”(373页)。

  • 即“”(1731页)。

  • 金肃宗

    见“颇剌淑”(2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