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噶玛拔希

噶玛拔希

(1204或1206—1283)藏传佛教噶举教派噶玛支派中黑帽系第二辈祖师。本名却吉喇嘛。出生于喀木地区之止垅丹巴却秋,其族属哉波务家族,为当地权贵。幼年出家,从都松钦巴之再传弟子学经,取名却吉喇嘛(意为法师)。元定宗二年(1247),任粗朴寺寺主,收徒传法,声名远播。蒙古军南征大理时,于宪宗四年(木兔年,1254),一说在三年或五年,受忽必烈召见,谒忽必烈于绒域色堆旅次,忽必烈挽留左右,辞不就,乃受蒙哥汗之请北上游历传法建寺。六年(火蛇年,1256),谒蒙哥于和林(今蒙古哈尔和林),蒙哥封其为国师,赐金边黑僧帽,约于是时尊称其为“噶玛拔希”(意为噶玛教派之法师),取自其却吉喇嘛之名原意。是为噶玛噶举中黑帽一系之始称。后留侍蒙哥,曾为讲经,并与道家辨法。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后,失势,曾被流放。至元元年(1264)始获宥,遂启程沿途建寺传法。八年(1271),还粗朴寺。十年,卒。遗嘱保存其遗体,由其弟子辈火化。翌年(1274),攘迥多吉出生,被粗朴寺僧认定为噶玛拔希之转世灵童,迎至寺中,为噶玛噶举黑帽系之第三辈活佛,而以噶玛拔希为第二辈活佛,并追认噶玛噶举派人之创始人都松钦巴为第一辈活佛。从此,藏传佛教各派系中推行有活佛转世制度。

猜你喜欢

  • 乌由罕

    明代蒙古称谓。亦作乌雅罕、乌由浑。均为蒙古语音译。为蒙古太师、丞相等※赛特领主之妻的尊称。与※阿哈(阿噶)相同。《武备志》、《登坛必究》意译作“娘子”。如永谢布领主※亦思马因太师之妻称为郭罗泰乌由浑。

  • 摩沙夷

    古族名。今纳西族。汉晋时从古氐羌中分衍出来。《华阳国志·蜀志》越巂郡定笮县:“县(定笮)在郡(越巂)西,渡泸水、宾刚徼、曰摩沙夷”。泸水指今雅砻江;刚徼在今丽江一带;定笮县的中心区,即今四川盐源一带。

  • 烧当羌

    ※西羌的一支。战国初期羌酋※无弋爰剑的嫡系部落。爰公剑后五世传至研,号研种。传十三世至烧当,复豪健,子孙更以烧当为号,时约当西汉文帝(前180—前157年在位)前后。原居湟水中游允谷川(今青海湟中西大

  • 钦叉

    即“钦察”①(1667页)。

  • 河套文化

    指“河套人”化石(“中国新人”化石)代表的文化。1922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部乌审旗境内萨拉乌苏河河岸沙层中发现。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距今约3万5千年。所发现的化石有左上侧门齿一枚,同时发现脊椎

  • 土噶诺尔布

    ?-1773清代四川绰斯甲土司。藏族。与金川土司为姻戚,素称恭顺。乾隆三十七年(1772),以土兵助清军征金川,诚心奋勉,毫无瞻顾,加恩赏缎6疋,并赐“尊追归丹”名号。同年,小金川投诚,令其派头目暂为

  • 密直学士

    见“密学”(2122页)。

  • 钟明亮

    元初畲族起义军首领。畲族,广东循州(今龙川县境)人。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正月,为配合闽、粤、赣等地畲、汉族人民大起义,率循州畲、汉起义队伍,攻赣州,掠宁都,据秀岭,声势浩大。后被招抚,降元。同年

  • 苗俗记

    书名。①清代吴县贝青乔著。1卷。书中记载贵州“诸苗”之风土情况,辑录单语30余条。对瘴气、放蛊等亦有阐述。特别是记载种植罂粟(又称清芙蓉,即***,自清镇以西,皆有种植)。对研究清代贵州各族状况有一定价

  • 居京师八回爵

    清中叶受命居住北京之维吾尔族王公总称。或简称“居京回爵”。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统一西北地区后,分别授乌什伯克霍集斯、和田伯克和什克、叶尔羌(今莎车)喀喇玛特系和卓额色尹、图尔都、玛木特、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