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善巴

善巴

①(? —1657)清初蒙古王公。祖莽古岱时由喀喇沁徙居土默特,遂为土默特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诺穆图伟徵子。后金天聪三年(1629),率众归后金。十月,以土默特塔布囊随军征明,败马兰峪兵,破大同援军。继随贝勒岳讬败明巡抚袁崇焕兵。五年(1631),朝贡马。九年(1635),授札萨克,与塔布囊赓格尔同领其众。崇德元年(1636),封达尔汉镇国公,世袭罔替。二年,赓格尔因罪削札萨克后,受命专理旗务。三年,遣使献马。四年,以匿喀尔喀逃人,罚马九。五年(1640),朝贡,赐仪仗。 ②(?—1707)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塔斯希布子。康熙六年(1667),嗣为札萨克。清赐“信顺额尔克岱青”号。二十二年(1683),以蒙古俗逐水草而居,疏请免于噶尔拜瀚海置哨。二十五年(1686),以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与札萨克图汗成衮不睦,受命调解,导之修好。二十七年(1688),因准噶尔部噶尔丹侵扰喀尔喀,以兵助察珲多尔济,兵溃,率众附清,居乌喇特界外和勒博津。二十八年,授札萨克。三十年(1691),至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西南岸)会盟,封多罗郡王,兼札萨克,隶土谢图汗部。三十四年(1695),以噶尔丹掠巴颜乌兰,奉命内徙。三十五年,与同族郡王衮布等随西路军征噶尔丹于昭莫多(位于土拉河、克鲁伦河上源),降其众559人,以功晋封和硕亲王。三十六年,噶尔丹走死,朔漠平,归喀尔喀游牧。三十七年,移牧瀚海,设汛防守。

猜你喜欢

  • 芦笙舞

    苗族民间舞蹈。源于庆丰收、祭祀活动,现青年男女社交活动时,常有此舞。男子捧芦笙边吹边跳,女子伴随节奏翩翩起舞。芦笙比赛时,吹奏者边舞边作技艺较高的动作,仿效动物姿态及各种劳动及生活动作,如鹰舞、燕舞、

  • 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

    清代新疆厅名。光绪十二年(1886)置。治所在今新疆乌苏县。分9区。辖有9驿站、2军台、2卡伦。归镇迪道管辖。办事大臣、领队大臣驻扎。1913年改为县。居民主要有汉、蒙古、维吾尔、回等诸族,男女共80

  • 莫耶

    春秋末年吴国著名冶匠干将之妻。传说吴王阖闾欲称霸中原,请干将为其铸造宝剑。干将“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用300童男童女“鼓橐装炭”,为吴王溶铁铸剑,但溶炉内铁汁久久不下。她“断发剪爪”投入炉中,

  • 临时台站

    见“地方台站”(678页)。

  • 巴克什

    即“榜什”(2420页)。

  • 白兰羌

    西羌的一支。又作白狼。东汉永平(公元58—75年)中,其王唐菆与百余国600余人奉贡,称为臣仆,并献《远夷乐德歌》、《远夷慕德歌》、《远夷怀德歌》三首。永元十二年(100)复来归义,诏赐金印紫绶。居汶

  • 民族消亡

    一般是指全世界的民族实现了民族融合的结果。中国学术界也常常把历史上某些民族被别的民族完全同化而称为消亡,如称匈奴、羯、淮夷等民族后来不再存在为“消亡”。参见“民族融合”(669页)。

  • 慕容冲

    ?—386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小字凤凰。西燕国君慕容泓弟。前燕光寿三年(359),封中山王。建熙十一年(370),前燕为前秦所灭,与慕容暐及鲜卑4万余户被迁至

  • 银角

    苗族妇女头饰。盛行于贵州东南部地区。银制,形似水牛角,中空,重达2斤,外刻双龙抢宝。上雕花纹,通常戴在帽子上,并与银牌等饰物配用。角尖上有时缀有几撮羽毛。一般在盛大节日或婚嫁时戴之。相传采用牛角形式是

  • 洗袍河

    即“鸭绿江”(18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