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斯宝

哈斯宝

清代蒙古族翻译家、文学家。自号施乐斋主人。耽墨子。内蒙古卓索图盟人。土默特右旗台吉。深通蒙、汉文,博览群书,熟知《史记》、《汉书》、《水浒》、《金瓶梅》、《格斯尔汗传》等。嘉庆二十四年(1819),仁宗60寿辰时曾到过承德。崇拜曹雪芹,故名意为“玉的护身符”,一说是慕贾宝玉而拟的笔名。是《红楼梦》的研究者和传播者,把《红楼梦》120回节译成蒙文40回,名为《新译红楼梦》,还撰有《序》、《读注》、《总录》各1篇,自画金陵12钗正册图像11幅。每回译文之后均写有批语。其译稿被争相传抄,在草原传播,现存有四五个抄本。常与一些文友画客聚会,纵谈古今。其所著被译成汉文出版,名《新译红楼梦回批》。著述和译著甚丰。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翻译《今古奇观》,并附译者序,道光十二年(1832),编译《七训书》并附序,十三年(1833),翻译《唐官轶事》或称《唐宫异事案》。

猜你喜欢

  • 格萨尔王传

    藏族蒙族地区民间流传的长篇英雄史诗。最早出现于藏族地区,后流传于蒙古族地区。一般认为产生于11世纪。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经人民群众长期的集体创造,增添修改,最后发展为定型化的书面文学作品。有藏蒙两种文

  • 苏隐

    见“萧匹敌”(1992页)。

  • 卜哈儿

    见“捕喝”(1854页)。

  • 灵州

    ①古县名。西汉惠帝四年(前191)置。在今宁夏灵武县北。东汉元初三年(116)汉将邓遵与羌人大战于此。 ②州名。北魏孝昌(525—527)中置,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后废。唐初复置,天宝元年(742

  • 腾格里

    蒙古语音译,意为“天”。又作腾吉里、腾格力。古代蒙古人信奉原始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尤敬天地,视天(腾格里)为宇宙万物的主宰、生命的源泉而加以崇拜,极为敬畏,遇事“必曰托着长生天底气力”,“彼所欲为之

  • 乌尔会河之战

    清军与准噶尔部噶尔丹的一次战役。康熙二十九年(1690)六月,噶尔丹统兵3万,窜入内蒙古汛界乌尔会河东地区劫掠,与清理藩院尚书阿尔尼军相遇,交战。阿尔尼先以蒙古勇士200余出击,复令喀尔喀兵500百夺

  • 妙因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大通寺。在甘肃天祝县境内。明正德六年(1441)建。属鲁土司管辖。与东大寺、西大寺、古城寺、嘎达寺、宣化寺、塔尔寺、宗家寺、显教寺等8寺院共组成一寺院群。经清朝3次扩建,成为青海、甘

  • 炳多优

    瑶语音译,意为“平地瑶”。部分瑶族自称。分布于广西恭城、富川和湖南江华等地。居地较为平坦,又因长期与汉族多有交往或杂处,故在瑶族中生产力水平较高,大多说汉话。

  • 吉滩河卫

    见“吉滩卫”(682页)。

  • 保安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保安,旧称保安回。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一些县和青海省循化县。有人口12212(1990年)。操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