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合赞

合赞

①(1271—1304)伊儿汗国第七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阿鲁浑汗长子。幼抚育于祖父阿八哈汗处,习蒙文、畏兀儿文。阿鲁浑在位时,承袭父原有封地呼罗珊、祃拶答而及剌夷、火木思。成宗元贞元年(1295),因权臣拜都结脱合察儿谋杀乞合都汗,夺取汗位,遂以讨叛为名,起兵攻杀拜都,取得汗位。原奉佛教,于呼罗珊建寺庙数所;为与拜都争位,取得当地封建主及伊斯兰教徒支持,改奉伊斯兰教为国教,拆毁其它一切教堂道院,在都城帖必力思(今伊朗大不里士)兴建清真寺和伊斯兰学校,并以“苏丹”之称取代汗号,自名穆罕默德。始终与中央王朝保持往来,其称汗及皈依伊斯兰教均得到元成宗铁穆耳承认,数遣使入朝献珍宝;成宗亦以蒙哥汗以来旭烈兀位下封地彰德路应得之五户丝岁赋赐之。即位初,遣军抵御察合台后王笃哇与窝阔台后王撒儿班对呼罗珊、祃拶答而的进犯,平息速海、阿儿思兰等叛王,讨平脱合察儿、涅孚鲁思之乱。1299、1300、1303年3次用兵西利亚(叙利亚)。在位期间,进行政治、经济改革:改革丞相把持朝政的局面,亲主政务,清除积弊;加强法制,限制诸王权贵横行;整治财政,编籍民户,制定税率,废除高利贷;整治驿站,鼓励农桑,统一货币及度量衡,生产发展,岁入增加,改变了即位初帑藏空虚,民力凋蔽的状况。学博识广,除蒙古语外,尚晓阿剌伯、波斯、汉、藏、印度等语。对天文、化学、医药、技艺、矿物等亦有一定学识,于帖必力思创建圆顶天文台。熟知蒙古史,命丞相拉施特哀丁编纂蒙古史《史集》,这些珍贵史料流传至今。 ②(?—1346)察合台汗国第二十二代汗。孛儿只斤氏。自称合赞箕端汗。牙撒兀儿之子。14世纪40年代初袭汗位。因统治严苛,引起贵族们反抗。巴鲁剌思氏贵族合札罕首先作乱。至正五一六年(1345—1346),举兵前往平叛,战于河中附近哈儿伯平原。初获胜,后因在度冬时丧失部分马匹,为合札罕所乘,兵败被杀。死后汗国陷入混乱。

猜你喜欢

  • 木德

    1311—1390元末明初云南丽江土官。又作木得。原名阿甲阿得,字自然,号恒忠。纳西族。元末丽江路宣抚使阿烈阿甲长子。任通安州(今丽江县坝区)知州,升丽江路宣抚司副使。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明

  • 佟养性

    ?—1632后金将领。先世本满洲,居佟佳,遂以地为氏。后移居抚顺。商贩为业,以赀雄一方。天命(1616—1626)初,见后金势盛,密输诚款,为明所察觉,入狱,寻潜逃出狱归附,太祖赐以宗女,号“施吾礼额

  • 傣语音译,意为“地方”、“坝子”。一般指傣族居住的河谷平坝。往往一个坝子就是一个勐。云南西双版纳共有30多个勐,旧时设大小土司,傣族称之为“召勐”(一方之主),其建制大者相当于区,小者相当于乡。曾是西

  • 头目

    旧时裕固族牧区部落首领。全族共有10个部落,每个部落设正、副头目。清康熙年间(1662—1722),将裕固族划分为“七族”,并授各部头目以守备、千总、把总等职衔,头目世袭,副头目或世袭或选举。因部落头

  • 手达

    参见“巴嘎达”(409页)。

  • 不彦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又译作摆腰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次子。领巴岳特部,驻牧于大同西北边外300余里的一克掬力革。在阳和(今山西阳高县)守口堡与明朝互市。

  • 李学东

    1826—1876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农民反清起义将领。彝族。四川马边县人。曾参加太平军。咸丰四年(1854),赴云南哀牢山区进行反清起义宣传活动。六年(1856),在赵州(今弥渡县)瓦卢村天生营随李

  • 征侧

    ?—43公元前1世纪骆越反汉女首领。交趾麊冷县人。出身于骆越将门,雄勇善谋。交趾太守苏定欲以法绳之,激起怨怒。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春二月,与妹征贰聚众起事,一举攻占交趾郡,九真、日南、合浦诸郡“蛮

  • 阿胡迭

    亦作“阿虎迭”,女真语音译,意为“长子”。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温迪罕部人迪姑迭之父亲阿胡迭。完颜宗盘之子阿虎迭。

  • 戴辣

    契丹语,意“烧甲”。契丹族对“小春节”(十月十五日)的称谓。每年十月,契丹五京进奉纸造小衣甲、枪刀、器械各1万副,至十五日,将其堆垛,契丹皇帝率臣僚望祭木叶山(相传族源神地),奠酒,用契丹字书状一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