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勐腊傣族护界斗争

勐腊傣族护界斗争

勐腊傣族人民保卫边疆的斗争。1946年,法帝国主义者为侵占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土地,将界碑偷偷移进中方境内十余公里,当地群众发现后即将其移回原处。此后法军虽多次偷移界碑,均被傣族群众一次又一次地搬回。法军未能得逞,便出动武装,明目张胆地由军人强行将界碑内移,边民不畏强暴,进行坚决抵制,仍将界碑移返原地,捍卫了边界。

猜你喜欢

  • 贡龙

    亦称“古姆朗”。景颇语音译,意为“推翻旧制度”。19世纪云南一些景颇族人民推翻山官制度、建立一种新社会制度的斗争。故有称“贡龙革命”。19世纪,随着景颇族地区的一些山官逐渐向封建领主转变,对辖区百姓的

  • 马盂山

    辽代山名。属上京道。即今内蒙古喀喇沁旗南马鞍山(一说为宁城县与平泉县交界处的山脉,或泛指宁城县以西一段南北走向的山脉。)为契丹民族发祥地。“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而东,

  • 佛日朗

    亦作“佛六兰”、“佛力兰”,即“弗力兰”(670页)。

  •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三世

    1758—1773清代喀尔喀蒙古哲布尊丹巴系第三代活佛。法名伊什丹巴尼玛。加佛教传说的十五位先世,亦称第十八世。藏族。喀木(即西康,今西藏昌都地区)里塘领主丹津衮布子。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入寂后,

  • 群婚

    原始社会初期一群女子与一群男子互为夫妻的集团婚形式。亦称伙婚、多偶婚、集团婚、普那路亚婚等。存在于旧石器时代。最初阶段为血缘群婚,即任何男女可在同辈直系和旁系兄弟姐妹,以及年龄相近的异辈人中结为配偶,

  • 打儿汗台吉

    见“兀慎歹成打儿汗打儿麻台吉”(113页)。

  • 普宁寺

    ①藏传佛教寺庙。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乾隆二十年(1755),清朝政府为庆祝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迎接蒙古各部王公朝觐而建。庙座北面南,依山成势。形制融汉藏样式于一体。前部布列山门、碑亭3座,镌乾隆御制

  • 达尔罕

    即“答儿罕”(2238页)。

  • 夏国

    见“西夏”(691页)。

  • 寿山

    1860—1900清末将领。汉军正白旗人。袁氏。吉林将军富明阿子。光绪二十年(1894),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进犯中国辽东,自请从军,任镇边军步队统领,数与敌战,攻克草河、草河岭、连山关等地。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