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里雅苏台

乌里雅苏台

①清代蒙古地区城名。雍正十一年(1733)左右置。以地多杨柳,故名。位于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后旗北乌里雅苏台河和齐格尔苏台河间(治今蒙古扎布哈朗特),为定边左副将军及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驻次之所。乾隆二十九年(1764)冬,以旧城圮,重修,增高1丈6尺,厚1丈,周围500丈;置东、西、南三门,北迎河、引水环之。咸丰(1851—1861)年间,城毁复筑。光绪七年(1881),《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后,被辟为通商市场,贸易一度相当繁盛。城内街巷纵横,市肆林立,北京和呼和浩特等地商人往来络绎。 ②清代政区名。指定边左副将军所管辖地区。其中除喀尔喀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赛音诺颜部、札萨克图汗部外,还包括科布多和唐努乌梁海地区,相当于今蒙古国和前苏联的图瓦自治州、戈尔诺阿尔泰州、哈卡斯自治州、克罗麦沃州南部和新疆阿尔泰北部一带。

猜你喜欢

  • 阿敦

    ①满语音译,意为“牧群”。清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十六年(1661—1677),禁中设“阿敦衙门”,由御马监改称,即上驷院前称;辖以“阿敦昂邦”,即后称“上驷院卿”,正三品,2员,掌御马等牧养、管理、使用诸

  • 苍岩州

    参见“苍岩城”(1001页)。

  • 海兰城卫

    见“哈兰城卫”(1639页)。

  • 固察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玉树二十五族之一。牧地在通天河东北岸。东界加迭喀桑、称多,北邻娘磋,西南抵通天河、安冲。有百户1员,驻沁喀庄。无百长。属民百余户,庐居农耕。信奉喇嘛教红教派。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

  • 突厥

    古族名。鄂尔浑突厥文碑作Turk。广义包括突厥、铁勒、回纥等部落;狭义专指6世纪中叶至8世纪中叶的突厥。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之阳,因金山形似兜鍪(古代战盔),其俗谓兜鍪为突厥,因以为部落名。11世

  • 涅邻

    见“耶律弘基”(1308页)。

  • 龙薛婆阿支

    ?—648焉耆贵族。又称阿那支、焉耆王龙栗婆淮从父,王族龙姓。唐贞观十九年(645),为西突厥处般啜立为焉耆王,号瞎干。二十二年(648),唐将阿史那社尔西征,奔龟兹,为阿史那社尔所俘,数其罪而斩杀。

  • 骨咄禄叶护

    ?—742唐代后突厥贵族。又作骨咄叶护。开元二十九年(741),攻杀后突厥左厢(左杀)判阙特勤所立之毗伽可汗子,拥立其弟为汗,旋又杀之,自立为可汗。天宝元年(742),为拔悉密首领阿史那施联合回纥、葛

  • 香扎

    地名。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西部,东经80度9分、北纬30度46分。历属西藏达巴宗管辖,派有守卡人员驻守。1729年颇罗鼐颁发之封地文书和1737年七世达赖喇嘛批准之封地文书均提及该地。该宗政府每年还派遣

  • 古州千户所

    元置。一作谷州。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置。初,辽东蒲鲜万奴建东夏国置古州,元沿其名置千户所。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世环镇,一说为该省牡丹江市郊龙头山古城(1984年在此出土“古州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