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盟
内蒙古诸盟之一。因清代四子部落、茂名安、乌喇特、喀尔喀右翼四部六旗,在四子部落境内乌兰察布山下会盟,故名。在内蒙古中部,南据阴山,北临大漠,向为通外蒙古必经之路。南部农业发达,北部畜牧区亦为我国著名牧场之一。清代直隶理藩院,光绪末兴办垦务,各旗已垦土地大量升科,未垦者多迫令报垦,激起人民反抗。民国时隶归绥特别行政区(后改绥远省)。现为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之一,辖一市九县五旗,盟政府驻集宁市。
内蒙古诸盟之一。因清代四子部落、茂名安、乌喇特、喀尔喀右翼四部六旗,在四子部落境内乌兰察布山下会盟,故名。在内蒙古中部,南据阴山,北临大漠,向为通外蒙古必经之路。南部农业发达,北部畜牧区亦为我国著名牧场之一。清代直隶理藩院,光绪末兴办垦务,各旗已垦土地大量升科,未垦者多迫令报垦,激起人民反抗。民国时隶归绥特别行政区(后改绥远省)。现为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之一,辖一市九县五旗,盟政府驻集宁市。
?—1223?金将领。本名达吉不。盖州(治今辽宁盖县)猛安人。女真族。完颜氏。金章宗时,从丞相完颜襄戍边,功最,授同知德州防御使事、武卫军钤辖,转宿直将军、深州刺史。泰和六年(1206),从左副元帅完
书名。纪传体清史未定稿。赵尔巽(1844—1927,汉军正蓝旗人)主编。529卷,1914年设清史馆开始修撰,1927年大致完稿。参加编撰的前后约百余人,以柯劭忞、王树楠、吴廷燮、夏孙桐、金兆蕃等出力
?—1292或1301元朝宗王。又译南木合、那没罕、那木干、诺穆罕。蒙古孛儿只斤氏。※忽必烈汗子。初以高道为说书官,师事之。至元三年(1266),封北平王。八年,受命统诸王7人出镇西北,讨叛王海都,建
清代新疆府名。光绪十四年(1888)置。治所在绥定城(今新疆霍城县治)。辖绥定、宁远(今伊宁市)2县。有8台站、8驿站、20卡伦,维吾尔族、回族村庄53处,及察哈尔营、额鲁特营驻牧地。隶伊塔道管辖。伊
辽代地名。契丹皇帝※春捺钵地。今指何处,现有三说:一说与“鱼儿泺”为同一处所,位于挞鲁河(即长春河,今吉林省境内洮儿河)入鸭子河(今嫩江下游一段)处之大水泊,今名月亮泡;一说为其南的乌兰诺尔泡;一说为
见“完颜雍”(1147页)。
金代兵种之一。从诸路中招募。五年一籍,以30岁以下,17岁以上强壮者充之,皆刺其颊,以防逃逸。用以充军队中的杂役。在诸兵种中地位较低。
我国纳西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永胜、宁蒗、德钦、中甸、剑川、鹤庆、兰坪,四川凉山州的木里、盐源、盐边等县,西藏自治区的芒康县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27万。纳西
?—1335元朝大臣。钦察人。中书右丞相※燕铁木儿子,顺帝皇后※答纳失里兄。致和元年(1328),泰定帝卒,与父拥文宗图帖睦尔即位于大都(今北京),与在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称帝之阿剌吉八
①唐代佛教高僧。康国人。少年出家,游步长安,以戒行清严显名。显庆(656—661)年间,受命随使团出访印度,于大觉寺献大法令。又于菩提陀内无忧树下,雕刻佛像及观自在菩萨像,技法精绝,时人称叹。回长安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