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津罗尔布
清代四川革什咱土司。藏族。任职后,曾于乾隆四年(1739),三次受大金川土司色勒奔(沙罗奔)袭击。九年(1744),支援其甥汪扎与大金川互相争杀。经四川提督郑文焕派员剖断,始罢兵归回。十四年(1749)病故,子扎什诺尔因有军功,破格准先袭土司职,再取其印甘结。
清代四川革什咱土司。藏族。任职后,曾于乾隆四年(1739),三次受大金川土司色勒奔(沙罗奔)袭击。九年(1744),支援其甥汪扎与大金川互相争杀。经四川提督郑文焕派员剖断,始罢兵归回。十四年(1749)病故,子扎什诺尔因有军功,破格准先袭土司职,再取其印甘结。
元代傣族土司。元中统(1260—1264)初内附。至元十三年(1276)置路。地在柔远路正西,东隔麓川。治所即今云南德宏州盈江县东北旧城。,隶金齿宣抚司,为金齿六路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
清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姓瓜尔佳氏。世居义屯,后随父伊兰柱徙居哈达部的费德哩。清太祖努尔哈赤征哈达时归附。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叶赫贝勒布寨联合哈达、乌喇、辉发、科尔沁、席北、卦尔察、朱舍里、讷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蒙古语“塔里牙惕”意为“田禾”,“赤”意为“司事人”,《华夷译语》释为“农人”,即“种田人”。指皇室、诸王位下所属种田户及掌管田务的官员。据《元史·兵志三》马政款,大斡耳朵位下等即设
书名。清代官修编年体史书。原题名《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实录》。4卷。是书约修于天聪年间,竣于崇德元年(1636)。卷一记长白山满族发祥,至戊戌年(1598);卷二记己亥年(159
见“蒲昌县”(2319页)。
藏语音译,即力役租税。解放前藏族地区的徭役赋税。“岗卓”意为“力役”,指派遣人畜支应差徭;“拉顿”意为“租税”,指用实物、钱财缴纳捐税。归时藏区的徭役赋税,总分此二类。
见“于阗”(58页)。
见“耶律宗真”(1315页)。
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尖扎岗玉尔地方,在夏琼寺学习《集类学》、《悟慧论》和《因理论》。28岁赴西藏,于色拉寺结扎仓求学,获林赛学位。返回安多,住村中小寺达当噶保寺。雍正八年(1730),任夏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子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