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河县回民支队

三河县回民支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其前身是1941年由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王一仁(回族)领导的回民小队,它是中共晋察冀冀东区第十三专署下属“冀(县)宝(坻)三(河)”联合县第四区(当时属三河县今属大厂回族自治县)的一个抗日游击队,成立于霍各庄(今属河北省大厂县)。1942年夏在当地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回民小队与冀县三区模范队的部分队员合并,正式成立“回民支队”,由回民何凤如任支队长,队员包括回、汉族青年。该支队在中共冀中军区十四分区直接领导下,转战于三河、顺义,平谷等县,配合八路军主力,与日、伪、顽匪进行游击战,并为保卫地方政权,开展锄奸,减租减息,以及为前线输送兵员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1945年发展成为3个连。1947—1948年间,人数达2000余。除保留一个营的编制外,其余人员支援地方部队。该支队为冀东的抗日和解放,建树功勋。解放后,除部分成员编入正规军外,其余转入地方工作。

猜你喜欢

  • 胡塔梁

    见“骨咄”(1660页)。

  • 内属城

    指清代新疆天山南北两路初设的八大直隶行政区。即直隶城。初维吾尔族居域中,惟设哈密旗和※吐鲁番旗,治以札萨克(旗长);此外,“内属者回城八”,各治以阿奇木伯克,即:南疆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附之。后

  • 西清

    清朝官员。满族。字研斋。大学士※鄂尔泰曾孙。嘉庆十一年(1806),自北京抵齐齐哈尔,任黑龙江将军衙门银库主事,兼义学教习。精通满、汉文字。十五年(1810),将调查所得撰《黑龙江外纪》八卷,详记山川

  • 特毛且

    意为“过大年”。基诺族的传统年节。每年夏历春节前后举行,具体日期各寨不一,由各村社长老※卓巴、※卓生测定。届时长老敲响其家独有的大鼓,宣告新年开始,村社男女老幼便拥至长老家庆贺。人们杀牲、饮酒。是晚聚

  • 候其伏代库者可汗

    即“那盖”(928页)。

  • 喀尔喀车臣汗部左翼右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克鲁伦河。东至特格里木图山接本部右翼左旗界,西至哈噶勒噶山接本部右翼左旗界,南至图伦乌兰齐老接本部中末右旗界,北至玛勒胡尔山接本部中末后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

  • 牂柯考

    贵州古地考证。1篇。清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人,汉族)撰。内容详考古“牂柯”(国、江、郡)的来源、盛衰史事,观点与其师长莫与俦※《牂牁考》一文大同小异。为研究贵州古地古族

  • 拉珈语

    自称“拉珈”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山村,使用人口约有9000人。拉珈语内部比较一致,可以不划分方言、土语,其语言特点,语音:声母分单

  • 茶山瑶

    瑶族一支系。自称“拉珈”,意为“居于山里的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大瑶山中部和北部。因其地盛产茶叶,历史上曾称“茶山州”,故名。传说自广东、湖南和广西的南宁、百色、象州等地迁来,说法不一,其入山时间也先后

  • 乞剌斯八斡节儿

    1246—1303元代乌思藏高僧,成宗帝师。又作合剌思八斡节而。出身于萨迦寺之东院。初从萨迦第五祖※八思巴学经,随侍左右,至元十七年(1280),八思巴在乌思藏圆寂,受萨迦诸僧众推选赴大都告丧。至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