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国》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汉文史书。汉文原书已不存。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面7行,行15字,版口有书名和汉文页码。页面一种为25×19厘米,一种为25.5×16.5厘米。计106面,为卷一、卷二的各一部分。内容为春秋时期鲁、齐、晋、魏等国历史汇编。1909年发现于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
西夏文译汉文史书。汉文原书已不存。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面7行,行15字,版口有书名和汉文页码。页面一种为25×19厘米,一种为25.5×16.5厘米。计106面,为卷一、卷二的各一部分。内容为春秋时期鲁、齐、晋、魏等国历史汇编。1909年发现于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清水河厅通判文秀总纂。手抄本,6册,20卷。内容有图考、疆域、山川、市镇、古迹、公署、庙祀、文学、仓储、职官、营汛、驿传、田赋、户口、烈女、风俗、祥异、物产、艺文等。该书对了解
见“完颜亶”(1147页)。
记录粟特语言的文字。粟特语居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粟特在今塔吉克北部和乌兹别克南部,后汉书西域传所属康居属国粟弋,即粟特。粟特人喜经商,秦汉时期就在我国新疆、甘肃、内蒙、陕西等地活动。唐代在鄯善
见“耶律涅鲁古”(1327页)。
即“逻盛”(2062页)。
官名。明代设京卫、外卫指挥使司,置指挥佥事,地位低于指挥使和指挥同知,秩正四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亦以此名义授当地首领,赐予铜印、诰命、冠带,准世袭。使之谨守故土,统帅部众,服从征调,无相携贰,依例进
金代海陵王末年起义领袖。名又记作瓜里。契丹族。初为咸平府谋克。正隆六年(1161),西北路招讨司译史撒八举行起义,山后四群牧起兵响应,他率部自山后逃归,被咸平府少尹完颜余里野疑为参与起义,家属被捕,被
见“西宁办事大臣”(713页)。
朝鲜语音译,即“桔梗谣”。朝鲜族传统民谣。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描写的是妇女采集桔梗的劳动场景和爱情生活。旋律回肠荡气,极富抒情感。
参见“八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