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秘书省

秘书省

官署名。晋代置,《晋书·徐广传》:“(徐广)除秘书郎,典校秘书省。”一说晋代称秘书寺,至南朝梁终改称秘书省,与尚书、中书、门下、集书并称五省。设秘书监为长官,领著作省,掌管国史的修撰及管理中外三阁图书。其官属有秘书丞、秘书郎、著作郎、著作佐郎、校书郎等。北魏又设秘书令,位在监下,还设有秘书钟律郎。时秘书省长官经常参议制度,因设有内秘书,亦称秘书省为外秘书。北齐置监、丞各一员,郎中四员,校书郎十二员,正字四员,又领著作省。隋初加置录事二员,领著作、太史二曹。大业三年(607),增置秘书少监一员,为秘书省次官,减校书郎为十员,改太史局为监。其后又改秘书监、少监为秘书令、少令。又置儒林郎十员,掌明经侍问,唯诏所使;文林郎二十员,掌撰录文史,检讨旧事。此二郎官皆炀帝即位前的直司学士,增校书郎员四十人,加置楷书郎员二十人,掌抄写御书。唐龙朔二年(662),改名兰台,改秘书监为兰台太史,少监为兰台侍郎,秘书丞为兰台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天授初,改秘书省为麟台,秘书监、少监、丞为麟台监、少监、丞,神龙元年(705)复旧。以秘书监一员为长官,少监二员为次官,置秘书丞一员,秘书郎四员,校书郎八员,正字四员,主事一员,令史四员,书令史九员,典书八员,楷书手八十员,亭长六员,掌固八员,熟纸匠、装潢匠各十员,笔匠六员。并领著作、太史二局。后国史、太史分为别曹,秘书省但主书写勘校。北宋前期,典籍图书之事皆归秘阁,秘书省仅掌常祭祀祝板,置判省事一员,以判秘阁官兼任。元丰改制后,秘书省置监、少监、丞各一员,著作郎一员,著作佐郎二员,秘书郎二员,校书郎四员,正字二员。掌古今经籍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之事,并领太史局。南宋初不置,绍兴元年(1131)复置。西夏亦置。辽、金、元改称秘书监。

猜你喜欢

  • 裕备仓

    仓名。清各省州县于常平仓外兼设之仓。康熙三十一年(1692)议准,令各省按比例每亩捐输一定数量米谷,储仓备用,以补常平仓之不足,同时亦备接济邻境之转输。如歉收之年,停止捐谷。此仓遇灾赈济,平时于每年青

  • 侨州郡县

    中国历史上以流亡人民原籍的州郡县旧名设置在所寄居之地的州郡县。汉、魏已有侨州郡县的记载,但大规模设置,却在东晋、南朝。西晋亡后,中原战乱,人民流徙,西起凉州,东至辽东,均有设置,尤以秦岭、江淮以南,东

  • 左君弼

    元庐州(今安徽合肥)人。至正十一年(1351)起兵,与巢湖天完红巾军赵普胜部势相联结。十三年,与赵普胜等不和,独据庐州十余年。二十三年,张士诚将吕珍攻安丰(今安徽寿县),出兵助之,为朱元璋击败。次年,

  • 杨恭仁

    ?—639唐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本名纶。隋宗室。仕隋,历甘州刺史,吏部侍郎。参与平杨玄感。在吏部持正自守,甚有善政,为裴蕴等排挤出朝,出为河南道大使。宇文化及杀炀帝,署为吏部尚书。入唐,为凉州总管

  • 燕京行中书省

    官署名。简称燕京行省。设于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掌管中书财赋刑名,管辖各路宣抚司。设丞相一员,平章政事二员,参知政事一员为行省官,下设左右司郎官、都事、提控令史、左右房省掾等职,择士人充任。仍设

  • 搜神记

    书名。志怪小说集。晋干宝撰。二十卷,约四百六十余篇。书中虽多为神灵鬼怪之事,但亦有不少篇章如《董永》、《三王墓》、《韩凭夫妇》等,为反抗强暴、歌颂忠贞爱情之佳作。原书散佚,今本由明人辑录而成。

  • 蒯城县

    蒯亦作剻,城亦作成。本汉蒯成乡,高帝六年(前201)封周緤为蒯成侯于此。后废。西晋咸宁四年(278)置县。属始平郡。治今陕西宝鸡市西渭河南岸。后废。

  • 临淮县

    唐长安四年(704)分徐城县南界两乡地于沙垫淮口置。治今江苏泗洪县东南。南对盱眙县(今已沦入洪泽湖中)。开元二十三年(735)移泗州来治。南临淮水,西枕汴河,当南北交通冲要。北宋景德二年(1005)移

  • 焦达峰

    1887—1911清湖南浏阳人,原名大鹏,字鞠荪。早年入长沙高等普通学堂预备科肄业,并加入哥老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参加萍浏醴起义,事败走日本,入东斌学校习军事,旋参加同盟会,任调查部部长。次年

  • 告引

    即申请路引。明制,申请路引者需将所在州县里甲(或卫所)、姓名、年龄、体貌特征、父母、妻子、兄弟姓名、外出原因、去向及归期,逐项填报,供官府审核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