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
隋开皇九年(589)置松州,寻改澧州。以澧水得名。治澧阳县(今澧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澧水流域(溇水上游除外)。大业初改为澧阳郡。唐初复为澧州。天宝、至德间又曾改为澧阳郡。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为府,明洪武九年(1376)又降为州,省澧阳县入州。属常德府。三十年改属岳州府。清雍正七年(1729)升为直隶州。属湖南省。乾隆以后,今桑植县分属永顺府,辖区缩小。1913年改本州为县。南宋初钟相、杨么起义,曾以此州为根据地。
隋开皇九年(589)置松州,寻改澧州。以澧水得名。治澧阳县(今澧县)。辖境相当今湖南澧水流域(溇水上游除外)。大业初改为澧阳郡。唐初复为澧州。天宝、至德间又曾改为澧阳郡。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为府,明洪武九年(1376)又降为州,省澧阳县入州。属常德府。三十年改属岳州府。清雍正七年(1729)升为直隶州。属湖南省。乾隆以后,今桑植县分属永顺府,辖区缩小。1913年改本州为县。南宋初钟相、杨么起义,曾以此州为根据地。
书名。清官修。一千五百卷,又首卷之一至之五为仁宗序、修纂凡例、目录、进实录表、修纂官。起自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止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为高宗弘历一朝编年体史料长编。嘉庆四年二月,命庆桂为
即奴婢。参见“僮”。
清代河道总督亲辖之绿营兵,谓之河标。
明清漕运粮船之组织形式。明制,凡漕运船队设总运一名,下设运官二十名,各押运粮船二十只,每船设帮长一名,管领船户十九名。五船取一互结,二十船取一总结。按时开帮,首尾相衔,以防事故。清制,有漕省分卫所将所
?—前224战国末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王负刍时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王负刍三年(前225),秦遣李信、蒙武率军二十万伐楚,他以兵御之,在城父(今安徽毫州东南)大破李信军,杀七都尉。秦复以王
简称《烟台条约》或《芝罘条约》,又称《滇案条约》或《中英会议条款》。英国借口马嘉理事件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光绪二年七月二十六日(1876.9.13)由北洋大臣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签于烟台。三
陶瓷名词。是一类在釉下彩绘的瓷器。据考古发现,南京三国吴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釉褐彩盖罐是中国最早的釉下彩瓷器。唐代湖南长沙窑进一步烧制出釉褐、绿彩瓷器。宋代河北磁州窑烧出白地黑花釉下彩瓷器。元代开始,青花
见“散官”。
古族名。小月氏之一部。西汉宣帝时游牧于敦煌以西地区,与羌人关系密切。
清代公估局鉴定宝银的衡量标准。简称估平。通行于汉口、贵州等地。各地公估局多选用当地最通用的平砝,如上海公估局用漕平、天津公估局用行平等。